海納百川》病毒大流行後的公衛變革(許世明)

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更好的檢測防控結構,來作爲大流行防範戰略的一部分,落實「人工智能健康管理」應該是面對人類病毒共存的唯一根本解決方案。(新華社

世界衛生組織於2020年3月11日宣佈COVID-19全球大流行以來,已經過去一年多了。全球約兩億人染疫,近四百萬人死亡,許多幸存者正經歷長期症狀。儘管COVID-19患者疫苗接種和臨牀治療取得了進展,但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還遠未結束。我們應該將重點放在瞭解COVID-19大流行的長期影響上,並開始探討可以從處理當前衛生危機中所犯錯誤中吸取的教訓,以便爲未來的危機做好準備。

科學史上,從未有過如此多的信息被如此迅速地生成、共享和部署,以應對對人類的威脅。另一方面人們意識到,再多的研究醫學發展也不能彌補許多政府內部的無效領導和缺乏協調,更不能因此忽略國家間必要的合作。

人們清楚地意識到,爲下一次大流行做準備將需要深入研究這些失誤,瞭解哪裡出了問題,並努力改進衛生安全治理架構。正如世衛總幹事馮富珍所說,克服體制上的傲慢與自滿情緒,對於制定一項長期的大流行防範戰略仍然至關重要,該戰略由科學證據和健康教育驅動,並努力實現衛生安全。

COVID-19大流行的一個悲劇性教訓是⋯糖尿病、肥胖、高血壓腎臟病肝病等在亞健康人羣中越來越普遍,進而放大了重症與死亡人數。透過醫療保健普及化、及精準健康預防政策落實,就能提高衛生系統恢復力,改善人口的總體健康狀況,並可能減少未來疫情爆發時的重症與死亡負擔。

實現精準健康以及精準防疫將面臨許多挑戰,我們必須解決一些常被忽視、卻證明極爲重要的核心問題:大流行期間的主要診斷工具檢測能力有限,以及重症病患的罹病病理機制瞭解不深與預防不足。所以,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更好的檢測防控結構,來作爲大流行防範戰略的一部分。精準或科技防疫不是隻有公衛流行病問題;必須結合病毒、免疫、病理等基礎醫學分子生物學專家一起面對並提出解決方案。在這方面的努力,如同美國拜登總統倡議登月計劃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實施的全民健康研究計劃一樣,落實「人工智能健康管理」應該是面對人類與病毒共存的唯一根本解決方案。

許多國家治理失敗的另一個現象是,錯誤信息的擴散,和對科學、衛生專業人員的不信任,以及缺乏可挽救生命和遏制流行病的醫療與公共衛生措施。我們必須有能力去應對日益增長的疫苗耐藥性的挑戰、瞭解錯誤信息產生的背後原因,以及面對疫病的無知帶來的恐懼。

世界仍然處於危機之中,但現在去談論爲未來的大流行做準備並不會爲時過早、我們應該透過正確變革來提高全球因應這類嚴重衛生危機能力。最近的經驗一再表明,資源、資金和政治資本往往會隨着疫情的爆發而逐漸耗竭。然而,無論是在衛生方面還是在經濟方面,COVID-19的真正影響可能遠超過大流行的急性期,在病毒印象仍然深刻之際,我們應該立即着手全民精準健康、慢性病管理與科學防疫行動的變革;我們不能浪費這一機會之窗。

(作者爲前臺大醫院院長醫師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