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死不認錯的指揮中心(王淑瑤)

莫德納混高端將收案,引發熱議,陳時中迴應不見得國外有先例才能做,「不然臺灣永遠無法走在前面」。(圖/指揮中心)

立法院新會期17日開議,有關政府的防疫和疫苗採購預料將是質詢焦點。但行政院提出的「3+11」決策調查報告仍不肯承認這項隔離政策是造成5月疫情大爆發的破口,連提建議的立委範雲也未列入報告中。然而在這場疫情海嘯的照妖鏡下,早已現形出政府防疫準備不足,以致造成染疫死亡率超過5%的重大失誤。面對不願負政治責任的民進黨政府、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野黨立委應鍥而不捨,挖出政策錯誤的真相,給人民一個交代。

回想疫情爆發前,政府完全沉浸於「順時中」的防疫自滿,超前部署、口罩外交的大內宣不斷,讓許多支持者如義和團般極力擁護,1450與綠媒更傾力出征提出建言或意見相左之人,未料當變種病毒兵臨城下,超前部署的防守城牆被輕易攻陷,頓時才發現醫療量能吃緊、抗病毒特效藥未備妥,隔離與防護設備不足,HFNC救命神器採購慢半拍等窘境。眼見確診與死亡病例不斷攀升,疫情指揮中心如冰冷的數據讀稿機,每日揭露着令人沉痛的數字,然而在這些數字背後,卻隱藏着許多家庭面對確診的無助與親人孤獨離去無法善終的悲痛,儘管最後苦等到主政者遲來的道嘆,卻仍等不到有人願爲造成3+11防疫破口的政策負責。

近日有較多數量的疫苗抵臺,尤其是許多老人家望穿秋水的莫德納疫苗,但數量仍難以滿足全民所需。對於民進黨政府在疫苗採購上的消極作爲,在野黨民代也不應放過。

全球疫情在與變種病毒賽跑下恐難止息,在兼顧防疫與經濟發展考量下,疫苗已成爲縮短這場人類浩劫的特效藥,各國也爭相競逐展開搶購與搶打的行列;反觀臺灣,民進黨政府的作法卻大相逕庭,大家看到的是政府不爭、不搶、不催的佛系式國際疫苗採購法;搶快、搶買、搶打揠苗助長式的國產疫苗護航法,以及不乏充斥特權、政治考量,令人無所適從的疫苗接種順序亂象。

政府一直宣稱疫苗採購足量,但卻是援助量遠比實際到貨多,面對各界質疑聲浪,還創造出「不是等不到,而是還沒有等到」的詭辯金句,連立法院成立的疫苗採購調閱小組,也因執政黨委員刻意不召開會議形同虛設,政府在疫苗採購上規避監督的態度,實存在諸多貓膩。

目前在疫苗短缺的窘境下,若排除不惜重金赴國外施打者及高端義勇軍們,筆者觀察現今國內施打情形略可區分四類現象:分別爲打一滿二的名正言順類、挑一足二的打好打滿類、打一望二的聽天由命類,以及不吵鬧一直被插隊的望穿秋水類。

如今全球各國都在力拚疫苗施打覆蓋率,期待早日恢復正常生活,新加坡和丹麥已有8成以上人口完成2劑新冠疫苗接種,美國及以色列甚至已開打第3劑應付變種病毒,反觀國內的疫苗卻持續上演着左支右絀、且戰且走的戲碼,甚至在絕大多數民衆對高端疫苗信心不足下,竟提出獨步全球的高端混打試驗計劃,欲彌補2劑疫苗不足的缺口,消息一出,輿論譁然。疫苗施打意願的調查系統經常淪爲癡等疫苗民衆畫餅充飢、望梅止渴的勵志工具,每輪疫苗施打對象的宣佈,更如同樂透彩券開獎般讓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當疫苗成爲最有效對抗新冠疫情的武器時,口罩和鎖國將在這場防疫戰役中逐漸退卻光環,目前臺灣的疫苗政策明顯失當,讓防疫模範生終日灰頭土臉深陷捉襟見肘的泥沼中仍看不見盡頭。儘管民間頻頻疾呼加速採購國際認證疫苗,政府卻仍以採購已足量回應。

在綠營立委、綠媒和網軍側翼一味護航下,裝睡的民進黨政府對於焦慮的民意似乎並不在意。在這場疫情下臺灣究竟還要付出多少慘痛代價?何時才能真正走出疫情陰霾?希望立法院可以給全民一個答案。(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專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