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政府決策錯誤的代價(王麗莎)

衛福部長陳時中。(本報系資料照片

三級警戒實施已經超過一個月,商家叫苦連天。在家裡被關了一個多月的民衆,恐怕也要受不了了。上個週末各地景點雖然商家還是無法營業,但卻開始涌現了不少出門透氣人潮,在一些都會區百貨公司購物商場,也出現了一些人流。可見許多民衆內心雖然也知道防疫很重要,但也對三級警戒類封城開始產生疲乏。尤其臺灣原本是世界防疫的模範生結果現在搖身一變,成了防疫成果倒數後段班。在其他國家陸續解封、恢復正常的時候,我們纔在經歷其他國家去年,甚至是前年纔在經歷的生活,這對比之下產生的相對剝奪感,更是讓許多民衆感到不平衡。

遙想去年年初,當全球疫情剛爆發的時候,臺灣因爲2003年SARS的慘痛經驗,所以迅速做出處置,成功擋住第一波的疫情擴散。當時政府相當驕傲地說出「有政府,請安心」、指揮中心和陳時中「超前部署云云,做爲施政政績。然而在臺灣相較於全球都相對寧靜平安的這一年多裡,政府又爲後來臺灣可能面臨的嚴峻挑戰做了什麼?

當大多數民衆配合防疫鎖國、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清潔,讓政府有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做好準備,臺灣的防疫結果卻在少數政客掉以輕心的3+11破口,和不斷慢拍的疫苗購買進度之下,前功盡棄。更別提一直以來都沒有在機場實施的入境普篩。雖然行政院長蘇貞昌還是對媒體表示,入境普篩也有僞陰性和僞陽性的可能,所以依照現行「14+7」的隔離方式即可。可是難道因爲檢測結果無法百分之百,就不應該實施嗎?不能就讓入境普篩和「14+7」的兩套機制同時並存嗎?

畢竟,外國入境人士提供的PCR陰性證明,未必全部都是真的。如果在機場的普篩就能先把可能已經染疫只是還沒有症狀的人擋下來,做第一步的處置,之後再加上「14+7」的隔離,不就多一層保障嗎?這樣也不至於會出現蘇貞昌口中,入境普篩時僞陰性,所以入境之後就趴趴走的人。要進入社區,還是需要經過「14+7」的隔離篩檢。要不是因爲這次Delta病毒威脅大,而且除了新北市長侯友宜臺中市盧秀燕,甚至連桃園市長鄭文燦高雄市陳其邁,都跟進籲請中央要在國門建立入境普篩機制,政府和指揮中心恐怕再過一年都還是不願意鬆口

當疫情超出了當時SARS的經驗範圍,纔是真的看出當前執政者應變能力的左支右絀。現在病毒已經進入社區,防疫工作就是一場長期抗戰。可是這個政府施政錯誤代價,卻要所有老百姓共同承擔。所以,監察院想要約詢陳時中,爲什麼說「不厚道」?(作者口譯工作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