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車諾比」來了!漂浮的核電廠 俄羅斯要拖到北極

俄羅斯浮動式海上核能發電平臺羅蒙諾索院士號」。(資料照/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在經過將近20年計劃後,俄羅斯下個月即將把一座海上核電廠「羅蒙諾索夫院士號」(Akademik Lomonosov),經由北冰洋拖往遠東地區北極小鎮「佩韋克」(Pevek),用於礦區發電以便開採礦石和石化燃料資源外界則將這座核電廠稱爲「海上車諾比」,質疑其安全性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俄羅斯一直有爲西伯利亞偏遠礦區提供更多電力野心。這座長144公尺的核能發電平臺,即將被拖往距離莫斯科6500公里的北極港口小鎮佩韋克海岸,漂浮在海面上爲該地區發電。

另一方面,此計劃也符合俄羅斯總統普丁北極海擴張勢力的構想,促使美國在地緣政治上的憂心。由於西伯利亞的資源蘊藏量正在減少,俄羅斯計劃開採北極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這對俄羅斯經濟而言至關重要。

理論上,漂浮核電廠能夠爲偏遠地區提供充足的能源,也不需要砸大錢在不適居的土地上興建傳統發電廠,但將核電廠拖往北極海的構想,仍然激起環保團體的批評。

在HBO電視劇《核爆家園》爆紅之前,綠色和平組織就已經用「冰上的車諾比」或「漂浮車諾比」等字眼形容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核電站直指1986年蘇聯時代人爲操作不當導致的重大核能事故

對此,負責海上核電廠計劃的國有企業「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則相當不以爲然。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核電廠的環境保護項目總工程師伊利敏古(Vladimir Iriminku)表示,「把這兩件事拿來相比非常不公平,也完全沒有根據,兩者光是反應爐運作方式就不同。」

事實上,「海上核電廠」並非近年纔出現的新概念。早在1960年代,美國軍方就將小型核反應堆安裝在巴拿馬運河船隻上。在民用方面,美國能源公司PSE&G也曾計劃讓一個核電廠平臺漂浮在紐澤西州外海,但該計劃於1970年代因環保顧慮和公衆反對而作罷。

「車諾比核災」發生於1986年蘇聯時期,當時核反應爐爆炸直接造成31人死亡,但確有數百萬人接觸到超過危險程度核輻射,最終死亡人數至今仍有爭議聯合國2005年估計有車諾比事件間接造成9000多例癌症死亡病例,但綠色和平組織則認爲死亡人數高達20萬人。

在車諾比事件發生後,俄羅斯公衆同樣對核能工業的安全性產生質疑,終止了數十座核能發電廠的建設計劃,同時也暫緩了低功率核反應堆的應用。報導指出,車諾比核電廠發電能力高達4000兆瓦,相較之下,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兩座反應堆僅能產生35兆瓦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