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陀山上追風逐雪――探訪延慶賽區冬奧氣象服務團隊

海陀山下延慶氣象局,延慶賽區冬奧氣象現場服務團隊的11名成員再次入駐。今年冬季,是冬奧會正式舉辦前最後一次實戰演練的機會。昨天,記者來到延慶區氣象局,探訪了冬奧氣象服務團隊。

山區接觸少是最大挑戰

延慶賽區冬奧氣象現場服務團隊一共有11名成員,有5名來自北京市氣象局,2名來自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1名來自山西省氣象局,2名來自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1名來自國家氣象中心。北京市氣象臺副臺長時少英隊長

11個人的團隊組成了最前方的氣象服務團隊。時少英說,在團隊成立之初,考慮到冬奧山地氣象預報服務的特殊性隊員也經過特別挑選,“年輕、學習能力強的,也必須有一定的氣象預報經驗。”

由於在日常氣象預報中,氣象預報員很少接觸到山地預報,這方面的氣象觀測資料比較缺乏,加上山地複雜的地形條件,都成爲冬奧氣象服務團隊面臨的挑戰。冬奧會本身就在室外舉行,又是山區,大風、強降雪這些天氣情況對賽事影響很大,而冬奧會的賽期本身就只有16天,如果能做到提前預測,那麼對賽事方來說,也能及時根據天氣情況調整賽事安排。

預報精度提升至百米級

冬奧會在延慶賽區將要舉辦的賽事,其中包含最受關注的高山滑雪,這在雪上項目中被稱爲“皇冠上的明珠”,是最精彩、最刺激的一項。高山滑雪賽場往往地處山野,遠離城市、直面高寒,也是所有冬奧會比賽項目中對氣象條件要求最爲苛刻的賽事之一。比如能見度過低,就會影響運動員裁判員的視線;雪溫和雪質對運動員雪板打蠟的種類和多少有直接影響;風速雪量則決定賽事是否能夠進行。

高山滑雪有兩條賽道山頂山腳的落差超過了900米,風速差異很大。不僅如此,具體到整條賽道的各個點位,風速也是隨時變化的,這就對預報的精準度提出很高的要求。

今年,北京市氣象局數值預報模式團隊把賽區尺度的數值模式空間分辨率再次提升,在涵蓋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區域範圍內建成百米分辨率的“睿圖”數值預報模式體系。

時少英說,分辨率越高,就有可能更精確地還原山地的地貌,像山脈上那些溝溝壑壑,如果是一公里的分辨率,那幾乎是看不出來的。如果氣流過來,是平穩地越過山脈,還是以較快的速度翻山衝過去,又或者是被山脈阻擋壓根沒過去,這些都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再做總結積累經驗。

但僅僅依靠數值預報模式的結果遠遠不夠的,預報員還得根據山地實地考察的經驗和預報的經驗,來及時修訂和調整預報結果。

在馬上到來的2021年2月和3月,延慶賽區即將舉辦系列測試活動,這對冬奧氣象服務團隊來說,是北京冬奧會前的最後一次實戰服務。時少英也將帶領團隊更好地、更準確地提供氣象預報服務。

今冬繼續進山追風逐雪

今年冬季,是氣象服務團隊在冬奧會正式舉辦之前的最後一次冬訓。10月11日開始,團隊就又駐紮在了延慶。時少英說,經歷了前三年的冬訓,團隊對延慶賽區的地形已經非常熟悉了,對不同天氣類型氣象要素的變化和影響也已經心裡有數,但隨着賽道基礎設施的不斷調整,今年冬訓期間,還將帶領隊員們定時上山探測地形,觀察不同天氣條件下的影響,爭取進一步提升團隊的氣象預報能力。一旦遇上大風或者雨雪,他們必定進山追風逐雪。

冬訓期間,團隊要對過去三年冬訓工作進行梳理和總結,對一些天氣個例再進行復盤,進一步凝練經驗。“我們的目標是當看到同樣的天氣類型出現時,就要想到在賽區的環境下,各個天氣要素可能產生的變化和影響。”

團隊成員的英語學習也沒有落下。“要想未來競賽團隊用好我們的天氣預報,前提是要有良好的溝通。比如裁判問天氣什麼時候好轉,什麼時候可以比賽,沒有翻譯,咱們得馬上解釋清楚。”時少英說,團隊成員都必須更加熟練英語彙報,要做到及時有效的溝通。(駱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