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署稱「掌握」大陸無人機 張競:讓人產生無限想像空間

東沙羣島。(資料照/海巡署提供)

海巡署1日在立法院專案報告時,聲稱掌握「中共無人機在東沙島上空繞島飛行」,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對此撰文分析,獲得許多回響,並進一步深入思考中共無人機東沙上空繞島飛行事件;而海巡署特別用「掌握」2字說明獲知中共無人機動態,也讓人產生無限想像空間,海巡署將此事掀出時,不知道是否考慮過保護情資來源。

針對海巡署1日在立法院專案報告中,聲稱掌握「中共無人機在東沙島上空繞島飛行」,張競撰寫分析文稿。他認爲,依據能夠辨識該機身份歸屬判斷,想必該機在空中飛航動態與東沙島上預警偵搜陣地位置,應當距離甚近,且該機飛航高度甚低,東沙守備巡防單位除可描繪記錄航跡外,亦應獲得該機確切影像,可供辨識出該無人機機型機種,否則海巡署不太可能作出如此動態研判,所以領空可能已遭致入侵,若真是如此,就實在是茲事體大。

張競指出,該文稿刊出後獲得許多回響,其中更有許多專業先進點出此事重點,因此繼續與大家分享,並祈請不吝賜教。他表示,首先是某位專業飛行人員提出,當運用無人機進行偵搜任務時,必然是因其他偵搜手段無法滿足情報蒐集需求;而該無人機是要補足衛星偵照作業不足之處,抑或是電偵截收作業盲區或是死角?無人機作爲情報偵搜儎臺,其作業能量會比衛星偵照以及其他固定電子與通信截收陣地,甚至是其他空中電子通信截收儎臺更強嗎?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指出,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根本「毫無基本反情報素養」。(中時資料照)

張競說,不過亦有先進點破,當前述情報偵搜手段被對手掌握後,被偵搜對象必然會透過採取隱蔽僞裝與發射管制等反偵測作爲,來反制敵方所採用偵搜手段,降低其作業效能。此時派出無人機進行偵搜任務,在情報蒐集作業上應歸類於「躡察」任務;躡察行動系要在避免被偵搜目標發現,在其意想不到時刻與狀況下,運用其所採隱密僞裝與發射管制作業空檔,神不知鬼不覺地取得所希望獲得情報資料

「其次就是要提醒」,張競指出,運用無人機至目標上空盤旋飛行進行偵察,在解放軍軍事準則上,系歸屬「抵境偵察」手段,其理念又與前述「躡察」思維不盡相同;但不論如何,所有空中偵察任務,不論其系運用有人機抑或是無人機,都是要權衡偵搜目標對於偵搜儎臺之偵搜掌握能力防空反制火力期能避免打草驚蛇讓敵方採取反偵測作爲,妨礙偵搜作業,甚至是遭致敵方採取積極反制行動而被防空火力擊落。

張競表示,再者就要談到刻意將此事曝光,究竟利弊得失何在?當然派出無人機偵搜作業單位就會立即理解到其行動曝光,但其亦可從無人機航跡與高度,對比距離東沙島上偵搜陣地距離與方位,反向推算出東沙島預警系統偵搜能力與有效範圍。所以在情報反制作業中,有時就算偵知敵方對我情報蒐集活動之動態,亦刻意秘而不宣,以便維護本身情搜預警作業能量之虛實,並且將來利用敵方此種情搜活動,來刻意「喂送」謀略欺敵之軍事活動樣態

不過,張競說,情報作戰相互鬥智鬥法,本來就是虛虛實實,將所知之事秘而不宣有其用意,刻意高調將其曝光亦有其理由,只能說在情報攻防上,除技術因素外,如何駕馭人性導引對手思維取向,恐怕纔是真正核心要點。不過在此還是要說,我們可以因爲算計失誤作錯事,但卻不能糊里糊塗作些沒有道理蠢事

最後張競強調,海巡署專案報告特別使用「掌握」兩字來說明其獲知中共無人機動態,這就更讓人產生無限想像空間,假若不是靠東沙島上本身之偵搜作業能量,那麼究竟是透過情報交換而得,還是海巡署派出James Bond在對岸打探而得知此事,那就更讓人覺得,海巡署將此事掀出時,不知道是否考慮過保護情資來源?

張競說,當然亦獲得某些專業人士與他討論無人機指揮管制、通信中繼與前進指管儎臺等面向,更討論過「偵打一體」能量與戰場經營問題,但由於沒有斬釘截鐵具體結論,也就不浪費篇幅贅述,並特別感謝許多來自兩岸與海外僑居人士熱心啓發,也從中學習到很多知識,更調整相當多觀念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