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拔河申遺成功 中國文化“被韓國”了多少?

韓聯社12月2日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10次會議通過決議,正式將韓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4國聯合申遺的“拔河”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此,拔河成爲韓國第18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去年3月,韓國與越南、柬埔寨、菲律賓聯合爲拔河申遺。拔河作爲祈願豐收的一種農耕遊戲在包括韓國在內的文化圈廣泛流行。

目前,韓國已有18個項目列入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此前入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依次是宗廟祭禮及宗廟祭禮樂板索裡、江陵端午祭、圓圈舞、男寺黨表演、靈山齋、濟州Chilmeori堂靈巫術、處容舞、傳統歌曲、大木匠、鷹獵傳統武術跆根、傳統技藝走繩韓山苧麻紡織工藝、傳統民謠阿里郎》、越冬泡菜文化和韓國農樂。另外,濟州海女文化的申遺結果將於2016年揭曉。

拔河難道又“被韓國”了?

拔河運動在我國是深入人心的,無論是學生時代還是工作之後,只有一有運動會或員工活動,逃不開的就是“拔河”。或是面目猙獰地拉着繩子,或是心不甘情不願地被拖着走,拔河就是中國全民運動。今天,這項全民運動又歸韓國了。

關於“拔河”,《墨子魯問》就有記載。楚國越國之間進行水上舟戰,楚國聘請來楚地遊歷的魯班,爲其設計一種名爲“鉤強”的器具,在舟戰佔優勢的情況下可以用它鉤住敵舟,不讓其逃脫,在失利時可以用它抵住敵舟,不讓其接近。這種配合水戰的軍事技能,後演變爲荊襄一帶民間流行的“施鉤之戲”。各項史料說明,“施鉤之戲”起源於楚地的襄陽和南郡江陵一帶,爾後“傳於他郡”。到隋唐五代,拔河還有祈求年豐和炫耀國力之意。正式定名爲“拔河”始見於唐代,並由荊楚地區的地方性習俗,迅速發展爲全民性競技項目。

然而我們拿出再多的證據證明拔河起源於中國,也沒什麼用了。韓國已經申遺成功,他們的表情應該如下↓↓↓

有多少中國文化“被韓國”?

去韓國旅遊的朋友,拿到1萬元會不會覺得眼熟,是的背面印着的是中國發明渾天儀

韓國某食品企業在日本公然宣稱韓國是豆漿原產地。該公司在日本市場的廣告宣傳冊上寫道:“數百年來,韓國家庭就製作豆漿,韓國是豆漿的發源地。 ”

中國神話“被韓國”

2007年,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教授鄭在書主張,《山海經》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風伯東夷系的神均在高句麗古墓壁畫中出現,很多神話傳說都是源自韓國。

中國名人“被韓國”

有消息稱,韓國學者打算將幾百年歷史的傳統祭孔大典申請爲世界文化遺產。還有韓國學者認爲孔子是朝鮮民族祖先的後代。同樣被歸入“韓國籍”的還有西施李白李時珍

中國道教“被韓國”

不久前,韓國首爾大學的一名歷史學教授聲稱,道教鼻祖張道陵真真正正的韓國人。他認爲春秋時期的韓國即爲古代移居到中國的朝鮮人所建立的政權,而張道陵是張良的8代孫,並且張良在跟隨劉邦創立漢朝之前恰恰就是韓國人。

中國漢字“被韓國”

2006年,韓國首爾大學歷史教授樸正秀說,他認爲是朝鮮民族最先發明瞭漢字。他將建議韓國政府向聯合國申請漢字爲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節日“被韓國”

2005年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爲“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中醫“被韓國”

作爲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地區,在1986年之前,韓國的醫療體系從未有“韓醫”一說。1596年朝鮮的許浚通過參考大量中國古醫書於編纂了一部《東醫寶鑑》。前不久,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的該書初刊本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但該書95%的內容均輯錄自中醫著作,並非原創。

中國風水“被韓國”

從2003年開始,韓國對“中國風水”進行了重新梳理,還將其列爲韓國國家遺產名錄和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

在中國人一起無語的同時,不禁托腮猜想:下一個被韓國人看上的會是什麼?

也許是北京望京,因爲那裡70%都是韓國人。講真,>0%的就都是韓國的(只要他們認定)。

(編輯:2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