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話政府補助! 臺塑新智能王瑞瑜:沒新能源產業「是國安問題」
▲臺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圖/記者廖婕妤攝)
記者廖婕妤/彰化報導
臺塑(1301)集團旗下臺塑新智能透過子公司臺塑尖端能源,斥資上百億元打造彰濱工業區2.1GWh電芯及模組廠正式完工量產,臺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臺灣未來非常需要新能源,發展AI也一定要有電,喊話政府一定要多關愛新能源產業,「若沒有這個產業,會是國安問題」。
王瑞瑜表示,過去臺灣的電芯有9成是由中國進口而來,若是國際間出現紛爭,臺灣的電芯就會出現問題,因此,臺灣未來非常需要新能源,除了要發展電動車、淨零排放,還有再生能源等都需要儲能,要發展AI也一定要有電。
王瑞瑜指出,政府追求再生能源,一定要有儲能,希望政府多關愛新能源產業,需要政府扶植,若是沒有新能源這個產業,會是國安問題,這個產業會是國家的基礎供應鏈。
王瑞瑜也說,彰濱的電芯模組廠,現在是臺灣最大的電芯工廠,未來第二期規模會更大,現在電芯的技術都在中國,中國的電芯量大、價格便宜,且中國政府從2009年就開始補助;歐美現在對於相關產業也有政策補助,因此也呼籲臺灣政府提供補助,讓新能源業者有公平競爭機會。
王瑞瑜強調,現在擁有電芯技術就是臺灣的優勢,包括越南、日本、韓國、印度等也想要進入磷酸鋰鐵,但進入這個產業不容易,工廠建置至少3年,未來臺塑新智能不只供應本土,還可以外銷東南亞,會像臺積電(2330)一樣把臺灣當成基地,當東南亞國家對電芯有需求,可以供應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