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樂全球化靠系統!音樂人韓羅賢批文化部評審眼光短淺

記者林孝庭臺北報導

文化部推出「星品牌計劃,針對經紀公司整合藝人娛樂事業爲補助重點資深音樂韓羅賢提案通過卻被默默取消面試機會。他認爲韓國願意花時間培養人才,有着國家級的全力支援,而文化部投資方向「只看到眼前可能的菜色,而忽視了長久的產業可能。」也可能是向評審提案失敗的主因

文化部每年推出「旗艦型流行音樂製作及整合行銷產業促進計劃」,鼓勵唱片公司以整合行銷爲專輯製作概念,建立流行音樂品牌,而提供補助金陳妍希推出專輯在2013年即獲得350萬元。文化部不再把經紀人視爲仲介,隔年首度針對經紀公司整合藝人娛樂事業爲補助重點,而推廣「星品牌」計劃案

▲韓羅賢希望臺灣經紀公司體制能被系統化,以企業概念經營留住人才。(圖/翻攝自韓羅賢臉書、CL官網

韓羅賢指文化部推出該計劃前,除了與業界人士溝通,也到韓國實地參訪,贊同經紀制度能有效被系統化的概念,等到提出企劃案,即使通過資格審,在10家經紀公司爭取5個名額的競爭下,卻沒有面試的機會。他強調目的「不是補助錢而已,如果MV好一點的花100萬,再加上藝人妝發、談詞曲版權購買,文化部補助的800萬,4張EP就沒了。」

事實上,臺灣藝人的經紀合約是抽傭制,不同於日韓企業化的經營,除了從小培育藝人才藝,如果藝人又能教育新人就能另外抽取佣金,在公司有一定年資就能得到配股。韓羅賢直說:「這樣的待遇,哪個藝人會想走?但臺灣的經紀公司卻留不住人。當新人簽下5年合約,經紀公司固定抽4到6成佣金,等到藝人一、兩個月能賺1000萬,有了自己的想法,乾脆把演藝事務交給親友幫忙處理,佣金還能少抽一點,怎麼會願意再跟經紀公司簽約?」

韓羅賢以金曲獎爲例,靠專輯分配獎項,但以現在數位化的時代,推廣單曲纔是趨勢,但音樂評選只有最佳專輯獎卻沒有最佳單曲獎,「在這樣的制度下,Psy跟Wonder Girls都沒有資格得獎。」針對「星品牌」計劃,他以韓國YG經紀公司爲例,花了15年的時間從早期的默默訓練到今天的開枝散葉,韓國的流行音樂娛樂環境甚至能夠影響全世界,靠的不只是一套訓練和教育系統,更有國家級支持與全力支援,如果文化部投資經紀公司的標的是現在,那就是「短視近利」,也不避諱在臉書上直言「有心做的文化部,卻老是被不靠譜的評審支配。」暗指企劃案所提的經紀制度能有效被系統化,不合文化部舊有思維

▲韓國YG來臺舉辦演唱會。(圖/翻攝CL官網)

對此,韓羅賢感概地大陸公司願意花近百萬請他工作,「他們很願意投資「經紀人」,專職打理藝人演藝事務的人,因爲他們知道可以拓展的合作範圍很廣,效益很大。」被問到爲什麼不考慮「跳槽」?他笑說:「我不想以後只聽得到大陸人唱歌。我沒有政治立場,但小時候聽到的歌曲都很在地化,不希望有一天聽到一首歌卻想到北京。」

●資深音樂人暨闊耳經紀公司執行長韓羅賢,爲前任金音獎評審,擔任過資深唱片製作統籌、演唱會節目製作人、電視選秀節目評審,曾簽下50組藝人經紀約,包括陳妍希、許慧欣張懸旺福郭書瑤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