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LV-2型運載火箭
北京時間10月21日16時,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在羅老航天中心對“韓國航天運載器”(KSLV-2型)運載火箭“世界號”進行首次入軌發射。從視頻上看,火箭在上升段飛行較順利,但在約1小時後,韓國總統文在寅宣佈火箭未能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失敗。據悉,導致發射失敗的原因是火箭三級飛行異常。按照設計,三級發動機的工作時長爲521秒,但在實際飛行475秒後,發動機異常關機,導致模擬載荷無法達到預定入軌速度和入軌高度。造成三級發動機故障的原因目前還在調查中。
本次發射的KSLV-2型是韓國首型全國產運載火箭,也是全液體三級運載火箭,最大直徑3.5米,高47.2米,重約200噸,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1.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6噸。KSLV-2型運載火箭三級均採用液氧/煤油推進劑,其中一級設4臺KRE-075發動機,二級採用KRE-075發動機,三級採用單臺KRE-007發動機。儘管研製人員表示火箭首飛成功概率僅有30%,但該型火箭仍按期發射。評論稱,KSLV-2型運載火箭承載着韓國的自主航天夢想,除受到總統文在寅關注外,其被命名爲“世界號”也表達了韓國人的太空雄心。然而,韓國逐夢太空的道路並不順利。
早在2009年8月,韓國就發射了第一代運載火箭(KSLV-1)“羅老號”,但以失敗告終。“羅老號”爲兩級運載火箭,是韓俄合作成果。該火箭一級由俄羅斯提供,二級採用韓國產固體發動機。2010年韓國再次發射“羅老號”,仍然失敗。直到2013年1月30日,第三次發射才成功。此後,韓國結束與俄羅斯的合作,走上自主研發道路。
首次嘗試入軌發射
在發射KSLV-2型運載火箭前,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做了大量準備工作。2018年11月底發射一枚試驗箭,成功對國產發動機等關鍵部件進行測試。然而,試驗箭僅考覈了一臺KRE-075發動機,未對出現故障的KRE-007三級發動機進行考覈,這爲首飛失敗埋下隱患。
本次發射是繼2013年“羅老號”發射成功後,韓國首次嘗試入軌發射。按照計劃,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還將於明年5月19日進行第二次發射,屆時KSLV-2型運載火箭將攜帶重1.3噸的模擬載荷和一顆重200千克的試驗衛星,但首飛失敗可能對後續發射任務造成一定影響。
客觀來說,近10年來韓國航天工業取得長足發展,火箭發動機的研製、火箭總裝工作和發射臺建設均由韓國本土企業承擔。從本次KSLV-2型運載火箭發射過程看,其距離成功發射僅一步之遙。有評論認爲,在找到故障原因並修正後,韓國有望完成首型全國產運載火箭的發射。(少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