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夢背後的英雄 王治國:遼寧號打造過程累死10餘人

中國第一艘可搭載固定機翼航空母艦遼寧號。(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建造一艘航空母艦需要花費多少人力金錢,準總統英文在上任前喊出「國艦國造計劃,期望10年完成1500噸級潛艦的研發與量產。而大陸過去爲了打造第一艘可搭載固定機翼的航空母艦遼寧號,發生10餘名研發人員累倒犧牲的情況,顯現「國艦國造」之不易。

任職於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同時也是航母特種裝置工程副總設計師、遼寧艦系統主任設計師王治國,接受《長江日報》專訪時回憶,當年加入航母設計團隊,是從「一無圖紙資料,二無設計經驗,三無標準規範」的情況下,開始每週時間超過80個小時的研究工作

「5加2,白加黑」的工作狀態對王治國來說已經習以爲常,他形容航母研製工作就像蓋大樓一樣,「門窗電路水路、裝修等各項工作都要考慮到,工作複雜又細緻,容不得一點點失誤。」從工程啓動開始到航母正式交付,王治國親眼目睹了10幾位同事因爲工作勞累犧牲在崗位上。

作爲航母工程系統主任設計師,王治國帶領團隊首次提出了航母工程艦機適配性的設計概念、研究範疇和設計目標,完成了艦總體艦機適配性設計,並開展了大量適配性試驗,奠定艦載機着艦和滑躍起飛等重大節點技術基礎。他回憶最讓自己永生難忘的畫面,就是能親眼看見殲-15在遼寧號上成功起降的時刻

遼寧號前身爲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1980年代中後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建造中遭逢蘇聯解體,導致建造工程中斷,當時完成度達68%。經過多方交涉後,1999年中國買下瓦良格號,2005年4月底進行改建,並於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爲「遼寧號」,交付解放軍海軍。殲-15也在同年11月23日成功在遼寧號上起飛與與着艦降落。

▼殲-15在遼寧號航母起飛與着艦。(圖/翻攝自環球網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