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麼大,爲什麼沒有好大學

中國,可能沒有一個地方比河南更委屈。

它的糧食產量佔全國10%,每年輸送到外省600億斤。但送着米的同時,它還背了全國最多的鍋。

河南也是高考人數排第一省份,2020年的高考人數達115.8萬。但同時,它只有一所211大學數量倒數第一。

對每一個河南考生而言,好大學就是秋天來臨前駛往外省的車票。

爲什麼河南的考生這麼多,好大學卻這麼少?

河南,好大學窪地

提起河南的大學,除了鄭州大學河南大學,你可能想不出來任何其他的名字。

2020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公佈,河南省共151所[1],在全國各省市排名前列。可高職(專科)院校的比例近2/3,本科院校只有57所[1]。本科在高校中的佔比,比全國平均水平還低5%[1]。

在這些本科院校中,一本院校只佔10所[2]。入選211工程的只有鄭州大學一所,985甚至一所都沒有。

2016年11月5日,河南省鄭州市高新區,鄭州大學主校區的行政

重點高校的數量上,河南像是被綠洲包圍的沙漠:南邊湖北,2所985,7所211;西邊陝西,3所985,8所211;哪怕是表現不夠突出的安徽,都還有1所985大學。

2017年,教育部公佈“雙一流”名單,取代了985、211的說法。北京、江蘇、上海分別以31所、15所、13所的數量高居前三,諾大的河南卻只佔2個席位。其中鄭州大學入選一流大學,還是B類;河南大學只入選了一流學科。

一個廣東人讀大學,成績好可以去中山大學、華南理工這兩所985,也可以去暨南大學、華南師範這兩所211,此外還有“部委省共建”的南方醫科大、上升速度飛快的深圳大學等。

而在河南,每一個有志於考上985的考生,都註定了高中一畢業就離開故鄉。

放學後跑進熟悉的路邊小店,吃上一碗正宗的河南燴麪,聽老闆娘用親切的鄉音與你嘮嗑……這樣的日子,隨着一紙985錄取通知書的到來而遠去了。

2018年5月28日,河南駐馬店,汝南高中高三年級教室,桌子上高高堆積的書本

當然,全國範圍內只有一所211的,還有如海南貴州、西藏等13個省。只是同樣進入211大學,河南籍考生離開家鄉的比例,仍要高得多。

2015年,5.4萬河南考生進入985、211大學[3]。同年,鄭州大學在本省的招生名額爲9142人[4]。也就是說,除了那些考進鄭大的,剩下4.5萬名左右的河南學生都要奔赴他鄉。同樣只有一所211,整個海南省的高考人數也才6.2萬[5]。

2015年1月28日,高考百天倒數。河南省汝南高中

一個典型的河南畢業生,會在高考後深切地感受“天各一方”:前桌可能去了湖北省,同桌可能去了北京市,暗戀多年的女孩則南下遠赴廣州。

河南好大學,支援了武漢

河南近代歷史上,並非沒有過好大學。

1912年,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在開封成立,是當時國家派遣留學生、培養高級人才的重要基地。當時中國這種類型的學校,除此以外,只有北京的清華學校和上海的南洋公學兩所[6]。

到1947年,更名後的河南大學已形成了6個學院、16個系的格局,而全國擁有6個學院以上的綜合性大學總共才10所[7]。

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大門

歷史悠久、實力雄厚,它本可以成爲老牌名校,但50年代的高校院系調整改變了這一切。

不同於現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的劃分,當時中國行政區域劃分爲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六個大區

以大區爲單位,中國的高校結構佈局十分不均衡,像華東有74所高校,西北卻只有8所[8]。因此趁着這次院系調整,中央決定重新規劃,力求做到各個行政區的高校資源儘可能均衡。

北京,輔仁大學舊址。1952年院系合併後,輔仁大學被併入北京師範大學

經過調整,高校最多的華東驟減24所,最少的西北則增至12所[8],雖然差異仍在,但已縮小了不少。

可與此同時,大區內部各個省、市之間的均衡卻被忽略了。

比如河南所在的中南大區,還包括另外五省及兩個直轄市。武漢是中南大區的中心城市,因而成了高校院系調整中最大的受益城市[9]。

河南大學的水利系、財經系、植物病蟲害系紛紛遷往武漢,併入武漢大學水利系、武漢中原大學財經學院、華中農學院

仍留在河南的院系,其中部分獨立出去,如醫學院、農學院、行政學院,分別獨立建設爲河南醫學院、河南農學院、河南省立行政幹部學校。河南省師範專科學校與河南大學剩下的直屬各系合併,河南大學也由綜合性大學變爲師範院校[6]。

河南大學創立於1912年,始名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新中國成立後經歷院系調整

院系調整中,武漢絕對是中南區之驕子。其他省、市在它的襯托下,則顯得黯然失色。其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一提起武漢,我們能一口氣說出好多個名校:武大、華科華師……可提到河南,恐怕很多人連河南大學是不是一本都不清楚。

唯一讓人叫得出名的鄭州大學,還不是靠河南自己的力量成立的。

1954年,鄭州榮升河南省會城市。此時的河南經過院系調整後,一所綜合性院校都沒有。於是教育部要求,由山東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提供師資,1956年在多方援助下成立了鄭州大學。

即使已經是河南高校天花板,鄭州大學在2020年的U.S.News榜單中只位列國內第62名[10]。而今年的艾瑞深校友會中國學術排名,鄭州大學自然科學第66、社會科學第53的表現,也並不突出[11]。

好大學,靠歷史也靠資源

1953年底,院系調整就基本結束了,爲什麼河南至今沒有一所震得住場面的好大學呢?

事實上,院系調整隻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它的結束意味着新的開始。緊接着就是“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985工程”等政策

1999年10月1日上午,大學方隊,同年,“985工程”正式啓動建設

1954年,中央首次指定6所高校爲全國重點大學。此後經過多次增設,到1963年已擴展至64所[12]。河南省入選全國重點大學的數量每一次都是零。

這一方面與院系調整後的實力受損有關。另一方面,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使得全國重點大學以工科院校爲主,而截至1957年底,河南僅有的7所高校中,工科院校數量爲零[13]。再加上河南不是政治、經濟中心,因此被排除出了全國重點大學的名單。

全國重點大學意味着國家的重點培養和資源傾斜。比如第一批入選的哈工大,就在師資調配的支持下聘請外國專家,並建立起了中國最早的專業電力實驗室[14]。

2018年5月19日,哈爾濱,哈工大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的機器人表演

此外,全國重點大學也直接影響了211、985工程的評選。沒有重點大學的河南可只能憑藉“一省一所”的原則勉強得到一個211名額。

211、985工程帶來的直接影響,則是經費支持。

2015年,清華大學獲得教育部投入科技經費43億元,而作爲“雙非”的河南大學只得到了2.8億元[15]。

當然,就算缺乏中央補貼,如果地方發展得好,也能給大學提供支持。

比如錯過了重點大學評選、起步也更晚的深圳,這些年卻憑藉着超強的經濟實力和教育投資,建起了多所優質大學。除了實力強過211的深圳大學,還有特立獨行的南方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都在深圳設立了研究生院。

相比之下,河南就落後太多了。2019年全國人均GDP超過7萬元[16],河南僅爲5.6萬元[17],約等於北京的三分之一[18]。

河南政府雖然公共財政支出中也有五分之一都投入到了教育領域[19],但人口多、底子薄,換算到生均教育經費,瞬間跌至末位[19]。

2017年2月24日,河南許昌,投資6億元7.3萬平方米的許昌市科普教育基地

不僅如此,河南對於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是很大。2017年,河南高新技術企業共2270家[20],廣東省是它的五倍多[21]。

缺乏大展拳腳之地,人才紛紛另謀高就。2018年,河南人口淨流出達到1301萬人,是目前唯一個人口淨流出超過千萬大關的省份[22]。

缺錢又缺人才,河南高校就像一列燃料不足的綠皮火車——歷史悠久、載的人多、一路“哐當哐當”,也在努力地跑,卻只能眼巴巴地被甩在後方。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國高等學校名單

[2] 高三網.河南高校名單.

[3] 河南省招生辦公室.(2015). 2015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集中錄取工作結束.

[4] 鄭州大學招生網.(2015). 2015年河南錄取情況統計表.

[5] 海南省考試局.(2015). 2015年海南高考分數線正式公佈.

[6] 河南大學校史修訂組. (2012). 河南大學校史1912-1984. [M]. 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7] 國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主編. (1948). 第二次教育年鑑(第五編).[M].商務印書館.

[8] 大塚豐著、黃福濤譯.(1998). 現代中國高等教育的形成.[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9] 韓夢潔、宋偉.(2014). 新中國成立以來高等教育區域結構的制度安排與反思[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0] U.S. News.(2020).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11] 艾瑞深校友會網.(2020). 校友會2020中國大學學術排名500強發佈.

[12] 胡炳先. (2006). 中國重點大學政策:歷史演變與未來走向——基於新制度主義的政策分析.

[13] 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編.(2009). 河南六十年(1949~2009).[M]. 中國統計出版社.

[14] 楊均.(2016). 新中國建國十七年重點大學政策演變與啓示研究.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學技術司編.(2016). 2015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彙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6] 國家統計局.(2020).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17] 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2020). 2019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18] 北京市統計局.(2020).北京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19]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20). 河南:公共財政支出五分之一投入教育領域.

[20] 河南日報.(2018). 2017河南省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06家,增速創歷史新高.

[21] 廣東市人民政府.(2018). 關於公佈廣東省2017年高新技術企業的通知.

[22] 一財網.(2020).每6個人有1個流動人口:河南貴州四川人口流失居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