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牢中制「希望小提琴」送外甥女 白色恐怖囚犯捐出

▲「希望小提琴」 代表陳孟和的綠島生涯。(圖/文化部媒體公關組)

地方中心/新北市報導

曾囚禁綠島15年的白色恐怖受難者陳孟和,當年就地取材使用廢棄甲板、林投樹根鋤頭木柄製作出一把手工小提琴,送給即將出世的小外甥女禮物,後來這個故事被寫成繪本出版,如今陳孟和選擇在世界人權日這一天,捐出這把「希望小提琴」,做爲博物館成立後的永久典藏品

10日是世界人權日,文化部上午於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舉辦紀念活動,170多名白色恐怖受難者及家屬重返當年監禁政治犯軍法看守所舊址,不少受難者捐出在獄中創作,包括書法作品、繪畫、書信筆記地球儀,因此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獲頒感謝狀

文化部長龍應臺表示,謝謝170多位受難者遠從屏東臺東雲林各地趕來,許多人頭髮都已蒼白,與他們擁抱時仍感受到內心的悸動,但是他們從黑暗裡走向光明生命故事,用寬容、溫暖力量協助人權館重建史料與記憶,讓下一代人能夠了解過去,使得臺灣可以在共同的認知上繼續往前努力,感謝受難者前輩們的無私貢獻。

出席這場活動的總統馬英九指出,長達38年的戒嚴時期,許多有理想青年遭到逮捕,受難者與家屬身心受到傷害,尤其心中的苦痛,是難以彌補的,這些年來,政府對於戒嚴時期叛亂者,陸續發出補償金、3900多張恢復名譽證書,將心比心,面對歷史真相,纔是負責任態度。

馬總統也表示,今年是第4度出席人權日紀念活動,政府將持續保障國家人權,並希望國家人權館可以早日落成。紀念活動中,1960年代政治受難者陳新吉發表感言,當時年僅22歲,因爲被控加入叛亂組織被關了5年,而他的高中同窗江炳興則因泰源事件牽連慘遭槍斃。陳新吉回憶出獄後探望母親時,才知道老母親因爲思子焦慮而精神失憶,他表示受難者出獄後長期遭到監控,被社會排拒,那種苦痛外人很難理解。

幾年前陳新吉決定忘記仇恨,採取寬容面對未來,「與其握緊我的拳頭,甚麼都得不到,不如張開我的雙手,隨時接受別人的傷痛,握手言和,有寬恕纔有未來!」兩年多來,他在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擔任解說志工,透過他自己的生命故事,感動了所有參訪者,社會大衆在幽暗的牢房情境裡,體認出光明的生命力量。受難者黃廣海劉辰旦、受難者家屬呂洪淑女,於紀念典禮後陪同馬總統、龍部長前往仁愛樓等地,參觀捐贈文物與獄中創作。黃廣海於獄中使用原子筆蕊,如同毫芒雕刻般地製作出一個立體地球儀,做工精巧。

呂洪淑女捐出先生呂國民先生在獄中的日記、往返家書,這段情侶聚少離多,靠著書信往返見證了生命的執着,令人感動;而劉辰旦在獄中無師自通毛筆進行水墨創作,甚至還以克難方式,直接在兩個巴掌大的草紙繪製八駿圖》,展現了受難者雖然身陷牢籠,卻阻礙不了他們追求心靈自由的渴望。

文化部表示,國家人權館近期內將成立籌備諮詢委員會,相關史料蒐集、建檔工作,則是與時間賽跑持續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