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麪琵鷺來臺度冬數量減 鳥友:地貌改變往鄰近區域遷徙

同樣也是候鳥的黑腹燕鷗,近年發現越來越多習慣環境後就留下,成了留鳥。照/鳥友黃永豐提供

時序已入秋進入候鳥季,來臺度冬的黑面琵鷺陸續報到,每年中秋節及國慶日前後就現身,也被稱是另類「國慶鳥」,臺南首批黑琵9月下旬飛抵七股曾文溪口,但主要棲地七股、學甲、北門數量並不多,都是零星出現,有鳥友發現黑琵羣聚狀況變少,爲覓食白天時會四散各地,少數亞成鳥並未隨着北返,變成另類留鳥,此情形也出現在黑腹燕鷗上。

根據香港觀鳥會今年1月的全球普查數據,黑面琵鷺度冬族羣數量已有6603只,其中在臺灣就突破4000只,南市有2158只,約佔5成多一點,與往年7成在臺南發現不同,黑琵族羣開始向外發展,最南在高屏溪口,最北甚至在新竹都有黑琵蹤影,而且還有黑琵「落地生根」成了留鳥,並未跟隨大部隊北返。

鳥友黃永豐長期在嘉南沿海地區記錄鳥類生態,他說,臺南素有「黑琵第二故鄉」稱號,包括七股黑琵保護區、七股頂山、學甲溼地生態園區、北門雙春、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都是賞鳥熱區,但受到氣候及食源影響,黑琵數量開始下降,反而鄰近的嘉義南布袋溼地族羣數量明顯增加。

黃永豐說,近年沿海地區大型光電場增加,改變地貌,像是七股頂山、學甲溼地族羣數量就比往年少,但黑琵來臺度冬的總體數量仍是逐年增加,鳥兒會尋找適合生活的地方遷徙,環境越自然越適合。

臺南市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邱仁武表示,目前來臺黑琵還不多,可能是前陣子颱風影響,預計10月底到11月纔會進入高峰期;南市農業局表示,黑面琵鷺族羣近年來都有遷徙情形,且候鳥季纔剛開始,後續仍待觀察,日前也聯合各單位舉行傷鳥救護醫療等演練,發現傷鳥時能以標準流程最快速度處理,降低鳥類傷亡。

黑面琵鷺已經陸續來臺度冬,但臺南棲地目前與往年相比略少,反而是鄰近的嘉義南布袋溼地較多現身。照/鳥友黃永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