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半島 發現千年滿月蛤化石

近日臺26線石牛溪路段邊坡進行搶修刷坡工程時,發現到千年滿月蛤化石。(謝佳潾攝)

恆春半島因位於菲律賓海板塊歐亞大陸板塊的交界處地質構造相當特殊,如有隆起的珊瑚礁等,而也因此有機會塵封數千年的珊瑚、貝類遺骸等化石重見天日,近日臺26線石牛溪路段邊坡進行搶修刷坡工程時,就發現爲數不少的千年滿月蛤化石。

今年8、9月因受熱帶性低氣壓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屏東雨勢不停,恆春半島更是發生多起土石流,當中臺26線石牛溪路段邊坡土石松動甚爲嚴重,公路總局楓港工務段擔憂該路段用路安全,近日進行搶修刷坡工程,不料竟刷出滿月蛤化石。

專家指出,滿月蛤貝類多在珊瑚礁間的沙地求生存,且主要棲息在沉積物缺氧的環境中,因此會爲「缺氧環境」而挖沙下潛,便與硫氧化細菌進行共生,而當受沉積物遮蓋、經千萬年封存後,隨着珊瑚礁慢慢隆起也就逐漸變成化石。

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表示,雖然石牛溪附近是恆春半島最新擡升的區域,但也有6000年以上的歷史,因此滿月蛤化石也算有其研究意義建議墾管處趁機蒐藏,以便作爲自然史或環境教育教材

對此,墾管處表示,將把這批滿月蛤化石送往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旁的臨時館存放。其實,墾管處遊客中心展覽室中,也有陳列滿月蛤的化石,據瞭解,在恆春半島採集到的滿月蛤,其扇貝最寬有10公分、高7公分,體積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