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317)科技日…新能源車成主軸!「這幾檔」相關供應鏈可先卡位投資了

鴻海科技日18日登場,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右)與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左)一起搭乘電動車登臺。(記者林澔一/攝影)

鴻海近期舉行「鴻海科技日」,市場關心與 MIH 聯盟裕隆集團鴻華先進的造車進度,「新能源車」再次成爲市場關注焦點,但回首臺灣過去多以車燈、保險桿爲主力產品,雖與整車廠建立起良好關係,但在競爭強烈的車用技術中很難與「創新」沾上關係。

如今鴻海跨出大步,近年不少科技大廠也切入新能源車產業,究竟在這片快速成長的EV市場中,有甚麼值得投資人期待的,今天一起來看看!

政策加持!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增長

國際能源總署 IEA 5 月發佈 2023 全球電動車市場展望報告,2022 年包含純電 (BEV) 及插電混動 (PHEV) 的電動車銷量突破 1,000 萬、同比增長 55%,14% 的新車爲電動車,IEA 估計全球 2023 年第一季電動車銷量突破 230 萬、同比增長 25%,預期全年銷量突破 1,400 萬、新車中 18% 爲電動車,其中 7 成爲純電 BEV,這些數據都顯示出全球電動車產業正在如火如荼的成長,尤其在各國政府加大對新能源車鋪路的指向,各國無不積極打造新能源環境。

而除了各國政府制定的政策,打造電動車環境也是促使新能源車能上路的重要措施,這類EV 所需的基礎設施布建,尤其仰賴充電樁建置,爲此如何加速推進充電樁建置數量,以打造更適合 EV 上路的環境也一直是各國政府的基礎建設措施之一。

臺供應鏈「強勢領先」中日韓

車輛供應鏈產業主要分爲幾個類別,包括:

而中日韓在該領域都有強大的研發和製造實力,若要挾帶技術切入EV產業還是能保持其領先地位,然而臺灣企業仍不是省油的燈,通過信息和通信技術(ICT)破口,如:鴻海、廣達、臺達電,皆選擇發揮其ICT技術優勢,積極爭取用電動車電子化爲臺灣打入EV產業,特別是那些在電腦、伺服器和手機應用方面積累了技術實力的企業尤其明顯。

廣達

廣達維持車用2023-2024年的營收貢獻度分別爲高個位數、雙位數,主要產品爲ADAS車載電腦系統與電子控制單元(ECU),除了Tesla之外也已取得其他客戶專案,車用業務爲廣達繼AI Server之外的第二個獲利增長動能,包括爲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在上海超級工廠出貨ECU(電子控制單元),去年也赴墨西哥設廠,近期更接獲美國傳統汽車大廠GM通用汽車AI自駕車電腦大單,可望全面導入GM各車款,直接與一線汽車零組件供應商競爭。

鴻海

除了 建立 MIH 平臺,鴻海積極佈局 EV 所需 IC 零組件,2021-2022 年陸續成立國創半導體 ( 鴻海+國巨合資 )、買下旺宏 6 吋廠、與馬來西亞 DNex 合建 12 吋晶圓廠,據傳車用方面 SiC 碳化矽功率模組已於鴻海科技日亮相,高雄橋頭興建電動巴士工廠,則預計2025年量產,初期規劃年產量500臺,可望帶動相關電動巴士供應鏈成長。

臺達電

各國政府都積極推動補助,加速充電樁的建置,現況距離政策目標還很遠,這也意味着充電樁市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相當高,臺達電被譽爲下一座護國神山,尤其子公司泰達電在東南亞更是超新星一般的存在(泰國股王),如今科技進程都擺脫不了電,供電跟儲電臺達電都做,相當令人期待。

定穎投控

2023年上半年臺灣PCB製造產值約3,511億元,其中車用佔比14.6%,隨着EV滲透率提升,未來電動車PCB用量會比燃油車高上許多,不過燃油車仍是目前車用PCB主要應用,約佔整體車用市場的84%,而定穎第二季汽車板營收貢獻上升至七成,展望未來,雖然目前EV佔整體車用板不高,但是電動車營收自2020年以來,逐年成長,也可期待未來潛力。

全球5大能源車概念股

當然,除了關注臺廠EV企業之外,聚焦高技術與高資本集中的美國企業是肯定不能錯過的,如果不想投資臺股,也可以觀察幾檔國際電動車概念股公債,以下提供表格給投資人蔘考。

原文出處:10檔新能源車概念股:臺灣大勝中日韓

延伸閱讀:

電動車銷售增量,碳化矽需求暴增!10大碳化矽概念股...

電動車之王不是特斯拉!投資「鴻海」必知的好處

電動車議題狂飆!臺「4大」電動車ETF:績效狂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