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肉增心肌梗塞風險 哪些人要少吃?臺大醫找到檢測方法

紅肉不只會致癌,還會增加血管疾病風險。(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豬肉牛肉等紅肉,早在2015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爲2A級致癌物,最新研究更指出,紅肉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臺大醫院腸胃肝膽科費時3年多做前瞻性研究,發現部分民衆紅肉下肚後,肉鹼會被腸道菌代謝成有害的TMAO物質,使血液變稠、血管斑塊增厚,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風險,未來有望納入常規健檢,給予民衆個人化飲食建議

研究第一作者、臺大醫院北護分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吳偉愷表示,TMAO是氧化三甲胺的簡稱,臺大醫院的實驗方式爲給受試者吃高劑量肉鹼錠劑,將57位健康民衆分爲葷、素食組,觀測血液中TMAO濃度變化

由於每個人的腸道菌相分佈不一,若體內帶有不好的腸道菌,可能會把肉鹼搶來用,患者在24至48小時,血液中的TMAO濃度就會飆至60,甚至破百單位遠高於正常值3至5單位,低敏感者則一路持平,未出現顯著波動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吳偉愷。(圖/記者嚴雲岑攝)

吳偉愷說,2016年美國克里夫蘭醫學團隊已發現,對肉鹼敏感的人,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會大增,臺大醫院此次研究,是將該理論運用實際層面。團隊在偵測肉鹼時,原本都是透過抽血,連抽3天,在0、10、24小時分別觀察數據,但後來發現流尿也能得出差不多的結果,未來傾向朝尿液檢測方向研發,減少患者挨針次數

至於TMAO爲何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吳偉愷解釋,這是因爲TMAO會促進血小板凝結、抑制膽固醇從周邊血液回收,讓膽固醇容易堆積在血液周邊,改變分泌途徑,這些機轉都會間接促使血管斑塊增厚、血液變稠,以致容易凝結產生心肌梗塞。

臺大醫院研究成果,已於今年10月發表於國際期刊《腸道》(Guts)。吳偉愷說,目前仍在蒐集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大規模研究,看TMAO檢測結果是否與心血管疾病嚴重程度相符,未來也希望與健檢結合,並簡化檢測方式,幫民衆達到最佳的飲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