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夏戀 弦外之音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鄧博仁攝)

歷經長達4年的協商波折鴻夏戀終於在昨日開花結果,雖然延後簽約,但對鴻海來說,這是一場絕配的「天使之戀」。因爲夏普技術與鴻海的經營創新結合,不但可以讓鴻海跳脫代工大廠的「美名」,也是臺灣企業走向研發創新的試金石

不過對夏普來說,這卻是一場遲來的「黃昏之戀」。因爲在歷經失落的20年,面對來自韓國三星強力挑戰,夏普不停地再造轉型日本政府不斷地挹注資源,最後才赫然發現,原來佳人早在燈火闌珊處。

這幾年在日本,像夏普一樣,擁有關鍵性技術,卻因爲經營心態保守、創新能力不足及無法趕上自由化腳步,而陷入經營困境的企業何其多,試問日本三洋如今何在?因此,夏普不但是現今日本企業經營困境的寫照,更是日本當前經濟困境的縮影

從鴻夏兩家的戀愛過程中,我們看到鴻夏結合雖然有利於夏普擺脫當前的困境,但是過程卻是如此的一波三折,因爲夏普不只要克服經濟民族主義心理障礙,還要打破官僚的保守心態,更要走出大中國主義的迷思。

從心理層面來看,從過去以來,日本與臺灣一直是存在着不對等的經濟關係,日本企業擁有關鍵技術,臺灣企業只能從事簡易代工的技術,這讓臺日之間有着鉅額貿易逆差,日本也對臺灣一直存在着上國殖民心態,而「落後」的鴻海併購「先進」的夏普,自然成爲日本經濟民族主義者一直無法突破的「心病」,這是鴻夏戀談了4年多,日本政府產業界不惜重本,想要留下夏普的主要原因

其次從政治面向來看,這次的鴻夏戀表面上是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與鴻海的搶親,其實是日本內部保守派自由派的對決,「日本產業革新機構」雖然名爲「革新」,但卻是來自於保守的經產省官僚,它是日本行政指導的奉行者,卻也是日本經濟遲遲無法復甦的始作俑者;而革新派則是力圖找回日本往日大國榮光安倍政府,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利箭──構造改革,就是要打破日本傳統年功序列的企業文化,讓日本企業能夠重新再造。鴻夏戀的結合,其實可以視爲安倍企業構造改革成功的第一步。

再將視角拉大到國際層面來看,這次的鴻夏戀,與其說是3000億與7000億之爭,毋寧是中國派與臺灣派之間的拉鋸,從鴻夏戀初始,日本產業界最擔心的便是鴻海與中國大陸綿密政商關係,關鍵性技術是否會因此迴流到中國大陸。日本的這項疑慮,在去年臺日兩國簽署「臺日競爭法適用瞭解備忘錄」之後,便獲得相當的保障;再加上今年初臺灣政權輪替,與日本同樣擁有反中基因民進黨上臺之後,臺灣將逐漸從過去的親中路線轉爲傾向美、日,這是日本政府在此時同意放行鴻夏戀的主要原因。

日本是一個「國家資本主義型」國家,從過去以來,日本政府與大企業之間「互惠性的同意」,讓日本政府對於企業具有相當大的行政指導能力,日本企業也樂於配合政府的產業政策。在日本政府與企業互爲一體的情況下,我們絕不能把鴻夏戀視爲是一樁單純的商業交易,而必須把它當成是日本政府產業戰略的重要一環。

因此,鴻夏戀是夏普企業轉型的一小步,但卻是今後臺日企業聯盟的一大步,接下來應該會有更多「夏普們」,勇敢地被臺灣企業併購。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