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殺入!專家贊:「臺灣這1點」比歐美好太多 4動作防感染

國內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示意圖/翻攝自WHO/Nigeria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臺灣24日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也成爲亞洲第3個出現猴痘的國家北市聯醫醫師姜冠宇近日也分享另一名美國個案,從肛門腫塊發展潰瘍、有惡臭分泌物直腸爆痛無法坐下,引發國人熱議眼見國外猴痘傳播快速,不過毒物專家招名威樂觀認爲臺灣不至於淪爲國外的原因,在於「這1點」比歐美好太多。

毒物科專家招名威今(27)日在粉專指出,國外猴痘已經傳播快速,「但在臺灣應該不至於,原因是我們的生活習慣比歐美好太多了!」他以藥物生產而言,歐美國家認爲藥物是協助改善生活,而非改變。並舉例一名糖尿病患者,醫師建議他少吃白飯、少吃糖,亞洲國家患者多數會聽話,然而歐美國家患者可能會回答「可是我有在吃藥」,說不定還吃着甜甜圈。

▲招名威認爲,戴好口罩勤洗手衛生習慣做好才能避免傳染病纏身。(示意圖/123RF)

招名威說,「猴痘是接觸性爲主的疾病,不戴口罩、不勤洗手、不區分室內外鞋,甚至還有許多的身體接觸,會讓身體帶着大量病毒,若只一昧期待的藥物、疫苗問世效果,這觀念錯誤的。」無論對抗任何病毒,首要條件就是衛生習慣,藥物終究是輔助,要對抗猴痘,除了衛生,更重要在於保持健康,有足夠免疫力纔能有效預防。

「預防勝於治療是千古不變的!」招名威認爲,大家要做的是改變生活方式,才能預防病毒感染,除了勤洗手、回家換衣服洗澡,酒精口罩更是不能離身。面對各種傳染病,疫苗不是仙丹,生活衛生、好的免疫力纔是金鐘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