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存款一夜間全下架 對銀行、平臺、投資人影響幾何?

(原標題:互聯網存款一夜間全下架,對銀行平臺投資人影響幾何?)

近幾日,風靡一時的互聯網存款產品在各大互聯網平臺相繼下架,被市場視爲央行對互聯網金融亂象的進一步整頓。

近兩年來,多家銀行在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存款產品,加大攬存力度,拓寬獲客渠道,但相應的風險也已引起監管部門警惕。

在11月、12月兩次公開演講中,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曾點名互聯網存款風險。11月7日,孫天琦披露,加總目前11家頭部平臺上展示的銀行,涉及存款在售的銀行50多家,絕大部分爲中小銀行。單戶存款金額大都在50萬元(含)以下。“有的中小銀行今年4月纔開通互聯網平臺存款業務,短短几個月時間已吸收存款200多億元,佔其各項存款的比例快速攀升至25%。某銀行通過互聯網平臺吸收存款總額甚至佔到其各項存款的70%。”

對於此輪平臺下架相關存款產品,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多爲互聯網平臺的“主動”行爲,平臺尚未收到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或監管通知。

與此同時,各方都在關注,產品下架後,對銀行、投資人、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又有哪些影響?

產品全下架

截至記者發稿,支付寶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陸金所、滴滴金融、攜程金融APP等互聯網金融平臺,均下架了互聯網存款產品。

互聯網存款產品的發行模式其實並不複雜,銀行通過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平臺銷售存款產品,產品和服務由銀行提供,平臺提供存款產品的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債權債務關係爲存款人與銀行)。

通過平臺銷售的存款產品,全部爲個人定期存款,以3年、5年期爲主,3年期利率最高爲4.125%,5年期最高爲4.875%,均已接近或達到全國自律定價機制上限。近半數產品的起存金額僅50元,且都可以提前隨時支取。

從平臺上展示的銀行類型來看,多爲中小銀行,例如,北京中關村銀行、振興銀行、華通銀行、華瑞銀行、金城銀行、營口沿海銀行等。

日前,螞蟻集團表示,根據監管部門對於互聯網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主動下架平臺上所有的互聯網存款產品,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

此後,京東、百度等多家互聯網平臺相繼下架了所有互聯網存款產品。京東金融表示,當前,根據監管部門對於互聯網存款業務的關注,京東金融APP已停止新增上線互聯網存款產品、停止新用戶購買相關產品,並已對存量客戶和業務進行穩妥有序地調整:相關產品將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已購買相關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未來,京東金融將密切關注相關監管政策和指導意見,認真落實。

度小滿方面則稱,會嚴格遵守相關政策規定及監管要求,擁抱監管,堅持合規經營。對於互聯網存款業務,目前已下架平臺上的互聯網存款產品,產品下架後將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已購買相關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未來,會根據監管政策的要求,不斷完善相關業務。

突破地域限制、擾亂存款利率市場機制、推高負債成本資產端風險增加等諸多風險,成爲此輪互聯網存款整治的根本原因

比如,大部分互聯網平臺將各家銀行的存款產品以利率高低進行集中展示,利率高的排名靠前,從而導致流量的差異,加劇了銀行間競價吸收存款的行爲。

光大證券研究所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競價模式推高了很多中小銀行的負債成本,導致中小銀行被迫發展高風險業務,除了流動性風險外,信用風險壓力也一定程度上加大。

此外,這一業務也突破了網點的地域限制,一些中小銀行實現了跨區經營。孫天琦在上述演講中羅列了互聯網平臺存款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比如,一些高風險銀行用貌似穩定的不穩定資金來源維持其高風險資產運營,進一步加劇了自身風險。同時,平臺存款的跨地域屬性增加了風險的外溢性,加大了處置難度;此外,一些中小銀行以高利率在互聯網平臺攬儲,並向平臺支付“導流費”,進一步推升其負債端資金成本,這將刺激銀行尋求高收益資產,將資金投向高風險領域。長期看,對互聯網平臺存款依賴度較高的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也將面臨考驗等等。

中小銀行負債端生變

事實上,部分中小銀行發展互聯網平臺存款產品的確彌補了存款不足的問題。從數據來看,通過互聯網平臺吸收存款後,一些中小銀行存款規模極速上升,上述部分中小銀行就存在存款規模飆升的情況。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數據發現,華通銀行2019年末客戶存款規模約爲70.77億元,而2018年末其客戶存款規模僅爲約14.36億元;華瑞銀行2019年末的個人定期儲蓄存款餘額約爲60.61億元,2018年僅爲8831.3萬元。

但存款規模增多也會帶來相應的風險。孫天琦指出,中小銀行高息吸收存款必然追求高收益資產,匹配高風險項目,導致資產端風險增加。

“因爲成本太高,只是少數的、客戶基礎相對較弱、網點較少的、想快速發展的衝動的銀行纔會用這種方法去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指出,從長遠看,對互聯網存款過度依賴不利於銀行發展,短期通過這一方法迅速擴張規模,但會導致推高資金成本、資產端偏好高風險,不利於銀行穩健經營。

此外,互聯網平臺存款利率敏感性高、客戶粘性低,存款穩定性遠低於線下網點。

“客戶所認的是平臺,不是銀行,這意味着如果在該平臺上,其他銀行的收益更高,存款就可能會轉到別的銀行去。因此,這類存款並沒有儲蓄存款作爲核心存款的穩定性意義。”曾剛稱,短期靠互聯網存款擴張的規模,實際上積累了很多流動性風險,如果在互聯網端出現大規模存款搬家的情況,可能會影響到銀行的長期穩定性。

資產端投不出去是個大問題

目前來看,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對於已辦理相關業務的普通用戶影響不大,依舊可按照正常流程操作。但對於沒有辦理過相關業務的用戶則無法再使用這類業務。

從合作模式來看,一些中小銀行以高利率在互聯網平臺攬儲,並向平臺支付“導流費”,一般銀行根據平臺日均存款餘額的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三向平臺支付手續費,按月或按季進行結算。

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後,對於相關的中小銀行、互聯網平臺又會有哪些影響?

綜合來看,雖然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的存款產品,便利了消費者享受存款服務,但互聯網存款並不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這類產品給銀行帶來的客戶粘性並不高,雖然短期內,監管的強化會限制這些銀行發展,但從長遠看,有利於銀行的穩健可持續經營。

王一峰認爲,互聯網存款產品作爲第三方平臺的產品體系存在,下架後,第三方平臺沒有了相對期限偏長的產品,對產品貨架的豐富度會有一些影響。但客戶粘性並未消失,第三方平臺未必會受到太多衝擊;對於個體銀行來講,市場認可度低、客羣體系薄弱的銀行確實會受到較大影響,發展速度放緩,但卻能降低銀行自身的經營風險,有助於控制負債成本,穩定資金,減輕流動性風險。

曾剛建議,這類中小銀行應端正發展理念,在現有金融框架下探索長期、可持續增長路徑,既要調低規模偏好,也要夯實客戶基礎,通過多元化的服務,提高客戶綜合收益,提高客戶粘性。

“目前一些銀行高息攬儲,但資產端能不能用出去是個很大的問題,如果資產端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好回報,會對銀行的盈利能力有負面影響。實際上,大多數中小銀行是錢多的投不出去,已經有銀行開始主動壓縮中長期存款規模了。”曾剛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