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廠商瘋狂涌入汽車賽道 是真造車還是“造泡沫”

互聯網廠商瘋狂涌入汽車賽道 是真造車還是“造泡沫

互聯網廠商造車新勢力再添一員。5月11日,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禕宣佈領投哪吒汽車D輪融資,併成爲哪吒汽車第二大股東,未來將深度參與到哪吒汽車的造車環節。

今年上海車展期間,造車行業頗爲熱鬧,百度、華爲滴滴大疆商湯等廠商各自推出了芯片、雷達自動駕駛、車聯網、智能座艙等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此前3月,小米集團在港交所公告公司董事會正式批准智能電動車業務立項。相關財報數據顯示,小米目前有1080億元的現金儲備。

一時之間,造車行業風光無兩。因造車業務的燒錢投入使得整個商業版圖崩盤的賈躍亭見此“盛況”,也不知是會哭還是會笑。

造車新勢力高調出圈

互聯網行業造車的輿論熱潮始於小米集團在造車市場傳言官方否認、市場新傳言、以及官方再公告確認之間反覆傳播,引爆了話題熱度。

小米集團首席執行官雷軍表示,小米管理層經歷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兩次正式的董事會,進行了極爲嚴謹詳盡的調研與論證,才做出了這個小米史上最重大的決定。

4月17日,華爲與北汽合作的智能電動汽車極狐阿爾法S華爲HI版發佈。當天,華爲對外發布了車機領域的新技術,包括鴻蒙智能座艙、MDC 810自動駕駛計算平臺、4D成像毫米波雷達、八爪魚自動駕駛開放平臺、高精地圖雲端平臺等。

4月27日,創維舉行主題爲“創維智能汽車的未來”溝通會,首次探討智能汽車的發展趨勢,展望行業未來,並正式宣佈天美汽車更名爲創維汽車,使用“Skyworth”英文名

上海車展時,哪吒汽車總裁助理兼營銷公司總裁江峰現場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今天就是來硬槓燃油車,爲用戶提供更充分的選擇電動汽車的理由,正式拉開搶佔燃油車市場的開端。

一時之間,造車行業熱鬧非凡。J.D. Power中國區汽車產品數字化用戶體驗總監裴林表示,對於消費者來講,造車新勢力會改變消費者出行方式重塑產業生態系統、供應鏈、以及產業的商務模式,這個對於國家經濟以及未來發展是個新賽道。里斯戰略定位資訊高級顧問何鬆鬆認爲在今天的競爭時代,關鍵是如何贏得消費者的心智,市場不缺一款又一款的汽車產品,但缺少新的品類,新品類可以創造新的需求、新的市場。

此次宣佈與哪吒汽車之間達成合作,周鴻禕表示,360與哪吒汽車是公司參與造車的合作關係。互聯網行業造車被誤以爲是獨立造車,但實際上需要學會合作,聯合造車。目前新能源車替代傳統燃油車是一場徹底的顛覆和革命,其中蘊藏着巨大機會。而造車不是兩三年就能決勝負的事情,未來一定是五到十年長期投入的賽道。360會投錢投人、投產品、投用戶資源

至於此次合作具體的資金支持額度,周鴻禕稱,別問投多少錢,談錢庸俗,談錢傷感情。但他也稱,造車肯定需要有錢,未來會在資本上幫助哪吒領投融資,儘快實現與資本市場的對接。

熱潮之時謹慎入局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環境而言,我國傳統造車行業不允許民營資本進入,但隨着近兩年的開放趨勢,如外資企業特斯拉也可以獨自造車,民營資本成立汽車公司的審覈條件已經降低。

另外,中國汽車產業產能嚴重過剩,企業數量太多,早就該洗牌,在此背景下,互聯網公司造車門檻變低,再憑藉其行業知名度高、用戶多、流量資源豐富、生態系統軟件開發能力強等特徵,可以很快地殺入造車領域。

第三,張翔稱,當下新能源智能汽車是一個非常熱的風口,加上環保政策,資本也願意進行投資,回報率比較高,所以互聯網造車確實是機會與風口,不行動反而是落後了。

行業之中也確有決定不行動的人。此前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總裁湯道生明確表示,騰訊不會造車,但會去做好汽車領域的數字化助手,如從仿真系統、自動駕駛能力,到車廂內的車載微信、音樂,再到去幫助OEM廠商做好營銷和CRM,包括車後、售後服務等,通過軟件能力、服務能力、To C能力來給予行業支持。

以騰訊與吉利汽車以及富士康造車之間的合作爲例,騰訊雲副總裁蔡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騰訊主要爲它們提供大數據能力、助力AI視頻監控建設等,“我們不是直接造這個車,只是提供一些工具箱連接器的作用。”

新能源汽車已是明確的大趨勢,發佈會現場,周鴻禕也毫不避諱地強調“泡沫”的重要性。他表示,“我認爲今天互聯網造車的公司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有了泡沫,纔會有市場巨大的需求和衝動,纔會有更多的公司、人才和資金涌入進來,這將推動行業快速發展。就像如果沒有當初的互聯網泡沫,可能也不會有中國互聯網這二十年的迅猛發展。”

但一體兩面,泡沫刺激需求的同時,也需警惕踏空風險。此前特斯拉美國的競爭對手電動車公司Lucid Motors通過SPAC的方式借殼上市投行羅斯資本合夥人分析師克雷格·歐文(Craig Irwin)警告稱:“電動汽車行業似乎正在進入一種怪圈,而Lucid的借殼上市可能會推動行業向一種負面的方向發展循環。”研究機構Raymond James&Associates分析師Pavel Molchanov稱,“電動車行業的投機性很強,電動汽車價值鏈的參與者現在普遍都存在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