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南海 一退千里

(圖/軍聞社)

5月8日,一架美國軍機進入臺灣蘭嶼東方空域,受到中國軍機廣播驅離。這個空域接近蘭嶼12海哩處,兩強叫陣,臺灣緘默;與此同時,藍白立委擬於18日登太平島,讓民進黨中央認爲是平添520總統就職變數。從1600公里遠的太平島到近在咫尺的12海哩蘭嶼海域,臺灣政府一以貫之的沉默,一退千里而面不改色,成爲民進黨面對南海主權的首例。

2013年南海仲裁案的結果,公然枉顧歷史與地理現實,聲稱臺灣的太平島是「岩礁」而非「島」,自2016年以來,在一面倒向美國的地緣政治風向裡,臺灣在南海的主張日益邊陲。惟回顧民進黨前輩關心南海爭端,維護主權寸土不讓,典範在夙昔。

1993年,時任民進黨立委的張俊雄有鑑於中共在南海已從近海領空的防禦型架構,發展成遠洋作戰的攻擊型力量,他要求政府應在太平島興建機場以因應南海變局;1995年3月,民進黨立委姚嘉文認爲臺灣安全在南海而非臺灣海峽,並着有《南海十國春秋》殷殷告誡後輩,應該積極參加多邊國際組織確保臺灣的南海發言權,預防南海危機,甚至化被動於主動,積極運用南海情勢。

1992年2月,中國將南海諸島列爲其領海及毗連區法之內的「中國領土」,時任民進黨立委的葉菊蘭等人認爲,當時國民黨政府不做表態,無異是放棄「臺灣與中國同爲對等政治實體」的機會。在2008年2月2日,陳水扁總統親臨太平島主持機場跑道的啓用典禮。可以說,在第一次政黨輪替期間,民進黨從總統、行政院長、行政院副院長、考試院長、高雄市代理市長等層級要員,都曾透過論述和實際行動,證明民進黨護土寸步不讓。

太平島被南海仲裁案認定爲「岩礁」後,遠的例子就不說了,屏東地區漁民平均1年有150艘漁船在太平島附近作業,這十年下來的情況如何?稍微問一下屏東縣琉球區漁會成員的感受,便可獲知端倪。

按照蔡政府在2016年7月19日對南海議題提出「四點原則」和「五項作法」,從文字來說,確實繼承民進黨的一貫意志。只是,南海已經變成美中兩強和其他主權聲索國的競技場。臺灣從1600公里遠的太平島,一口氣退卻到12海哩遠的蘭嶼海域,坐看兩強侵門踏戶,依然緊閉金口。遙想民進黨諤諤之士議論南海,再看到如今的謹小慎微,鑑古推今,風骨的馴化,一代不如一代。(作者爲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