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媒體事業發展勇攀高峰

2022中國媒體大會社會責任論壇現場。   紅 網供圖

近年來,湖南省主流媒體順應新媒體發展趨勢,以“敢爲天下先”的情懷和氣魄,挖掘新亮點,拓展新平臺,擁抱新技術,持續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傳播體系更加立體完善。

從“單打獨鬥”到“一體作戰”,從“1+1”到“融爲一體、合而爲一”,湖南新媒體事業發展成效顯著、勇攀高峰。

提高內容生產力

主流媒體強起來

湖南最偏遠的村莊裡最遠的那一戶,日子過得怎樣?2020年,湖南日報記者走進全省14個貧困村的最偏僻角落,記錄最遠那一戶的脫貧故事

當年10月,湖南日報社華聲在線推出大型融媒體專題作品《村裡最遠那一戶》,以宣傳視頻作爲開機頁,並大量運用高清大圖和多種動畫交互效果,視覺衝擊力強。創作團隊量身打造了一個手機端版本,更好地適應移動傳播,增強網友閱讀體驗感。該專題角度新穎,被學習強國等20多個媒體平臺轉載。2021年,該專題獲評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網絡新聞專題一等獎

同樣,湖南廣播電視臺2020年推出的創意互動H5《一張照片背後的這七年》,以“照片+文字+視頻+音樂”形式,結合40張照片、12個故事和1個短視頻,以時間爲軸,多角度全方位展現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的新變化。該作品獲評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創意互動一等獎。

長沙廣電以內容建設爲根本,努力探索融媒體時代主流媒體做好主題宣傳、創作正能量精品的有效路徑。融媒體專欄《總編輯調查》深入踐行“四力”要求,先後推出“這個春天,第一書記在忙啥?”等產生較大影響力的系列調查。

這些生動實踐,折射出湖南主流媒體主動擁抱新媒體、提高內容生產力的積極探索。

湖南主流媒體在內容創作上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挖掘新聞報道新亮點。既發揮傳統媒體擅長採寫深度報道的優勢,又用好新媒體多樣化的表達方式,推出一系列精品力作,讓新聞報道深入人心,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

內容優勢換來發展動能,主流媒體強起來。2019年至2021年,湖南省獲得中國新聞獎作品數量名列前茅。

拓展媒體新平臺

構建傳播格局

近年來,湖南媒體積極拓展新平臺、構建傳播新格局,用一張張新鮮“面孔”與各年齡段的受衆對話。

湖南廣電在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探索中築牢主流價值陣地。芒果TV出品的新聞大片、主流大片,在湖南衛視、芒果TV、“風芒”APP、5G智慧電臺等平臺融合播出,實現了融合傳播新格局。

不久前,湖南衛視與芒果TV通過雙平臺共創共享機制、電視劇聯採聯播機制等,形成內容創新“1+1>2”的強大合力。湖南廣電旗下新聞資訊類短視頻平臺“風芒”APP,打造多個特色頻道,助力用戶共享美好時代、記錄美好生活。

湖南日報已構築“報、網、端、微、屏”立體傳播體系,共建設各類新媒體賬號110多個。以湖南日報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賬號爲主體,以各市州分社視頻類賬號和“湘伴”“湘遇”等垂直類新媒體賬號爲雙翼,湖南日報的立體“微”傳播格局初步形成。

紅網構建起“網、報、端、微、視、屏”六位一體的傳播格局,搭建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渠道矩陣。一批名專欄、名公衆號,成爲引導輿論、服務羣衆的中心平臺。

瀟湘晨報形成了“以客戶端爲主體、社交媒體爲側翼、入駐賬號爲補充”的移動傳播矩陣,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長沙廣電加快建設運營“我的長沙”平臺,實現了政務服務移動端、城市服務聚集端和新聞資訊觸達端的“三端合一”。

今年,長沙晚報區塊版權平臺――相鏈項目上線,實現了版權存證、確權、保護、託管、投資服務於一體,爲版權保護提供支撐。

自主研發新技術

建設融媒體中心

創新表達方式,離不開先進可靠的技術。湖南媒體將技術迭代升級作爲重中之重,自主研發新技術,爲優質內容產出提供技術支撐。

今年的中國新媒體大會,有一項重要展覽――“新技術  融創新高地”2022中國新媒體技術展。作爲本屆新媒體技術展的承辦單位,湖南廣電全面展示了旗下5G高新視頻多場景應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實驗室、芒果TV的新技術成果

5G高新視頻多場景應用國家廣電總局重點實驗室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式批覆、依託湖南廣播電視臺建設、面向媒體融合的新型實驗室。實驗室通過雲監看、雲導播等全流程環節制作,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以該重點實驗室爲抓手,湖南廣電聚合多位廣播電視技術、網絡技術、前沿視頻技術方面的工程師,推動媒體融合項目落地。

芒果TV通過AI等技術構建智慧視頻生產模式,在大型綜藝節目的製作中得以應用,降低了超高清視頻製作的技術資源負載和製作門檻。

長沙晚報融媒體中央廚房技術平臺、多屏展示與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等均由長沙晚報自有技術團隊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以技術服務賦能融媒體中心。湖南日報社賦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自主研發的“新湖南雲”省級技術平臺,吸引全省69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入駐,構建“新聞+政務+服務+其他”新模式。湖南廣電以5G智慧電臺賦能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已累計簽約服務全國847家廣播電臺頻率。紅網完成54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02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