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北京禁售燃油車是爲生意?歐陽明高迴應質疑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歐陽明高近期備受爭議。因其提出北京禁售燃油車的建議,引發網友熱議。更是有媒體質疑他提出此建議的客觀性,並稱其在多家新能源企業直接或間接擁有股份。6月10日,處在輿論漩渦中的歐陽明高院士接受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採訪,對“北京禁售燃油車”建議和他持有多家公司股份等問題進行了迴應。

迴應質疑一:持有多家公司股份是因科技成果轉化

在網友以及部分媒體對歐陽明高院士提出最大的質疑來自於其持有多家公司股份,其中不乏新能源公司。有消息稱其身兼13家公司高管,間接持股29家企業。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查詢企查查信息瞭解到,歐陽明高名下與13家企業有關聯,包括持股、擔任董事或獨董以及法人。這其中公司名稱中明確有“新能源”“電池”字樣企業有5家,而他曾擔任法人代表的2家公司已經註銷。

“我參與的企業都與我的科研成果轉化有關,如果沒有關係纔是有問題。”他表示,在多家新能源企業持股都是技術參股,是清華大學知識產權轉讓入股,符合清華大學的規定,經過審覈通過的。 “我研究的是工科,不僅要研究理論寫論文,更看重的是科技轉化爲生產力。”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瞭解到,在高校院所,目前主流的科技成果轉化形式還是技術轉讓或技術許可等,現在也鼓勵科研人員創業。清華大學曾經制定出臺了《清華大學科技成果評估、處置與利益分配管理辦法(試行)》。這一《辦法》還明確了獎勵機制,將70%成果許可、轉讓的收入或者投資入股所獲得的股權,直接獎勵給成果完成人或者爲成果作出突出貢獻的人。

此外,師生共創企業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的另一種方式。在該領域有“南李北歐”的說法,說的就是南方李澤湘大疆無人機,北方歐陽明高的億華通燃料電池。在歐陽明高培育的企業中,“北京億華通”去年在科創版上市,被譽爲中國氫能燃料電池第一股,公司的高科技產品還作爲清華代表性成果在清華100週年校慶時展示彙報。

迴應質疑二:提倡新能源並不是因爲“生意”

此外,網上有人質疑歐陽明高,因爲在新能源企業有股份才大力倡導新能源車,有“王婆賣瓜”之嫌。更有網友提出,這種倡導爲的是“生意”。

對此,他表示:“我持股或任高管的企業與我研究工作的三個方面相對應,包括燃油車排放控制系統、電動汽車鋰電池系統和氫能汽車燃料電池系統。媒體列舉的公司中常州易控、成都威特、西安智德是以柴油車排放電子控制系統爲主業的,北京時代華通和株洲時代華通是以柴油機油電混合動力系統爲主業的,這些都屬於我呼籲將來要禁售的燃油車之列。”

歐陽明高還表示,他主要研究領域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從2007年開始到現在都是國家新能源汽車科技專項的首席科學家。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先國際,中國正在領跑電動汽車競賽,美歐都在各個方面想辦法在該領域上追趕中國。 作爲研究者,深深感到電動汽車技術突飛猛進,自主品牌汽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揚眉吐氣。

“我雖然倡導新能源汽車,但也理解消費者的衆多擔心,2019年10月,我在中央電視臺經濟大講堂曾就消費者擔心的各種問題做過專門講解。今年初,我對於電動汽車的一些誇大性宣傳也及時給予過批評,而且還引發了網絡熱搜”。

迴應質疑三:“禁售”不是馬上辦 是建議北京制定線路圖時間表

除了在多家公司任職或持有股份外,讓歐陽明高院士陷入此次輿論漩渦的主因還是他提出的“北京應研究出臺禁售燃油車政策,逐步將汽車指標全部改爲新能源車指標,以促進碳減排”的建議。

他表示,這一觀點並不是他第一次提出。其實國內相關政策研究不少,幾年前政府部門在公開場合也提到過,而且海南省也已經公開宣佈。

“我認爲這個時候提出這個話題,既有碳達峰/碳中和的緊迫性,也有電動汽車的技術可行性。而且並不是說馬上實施,而是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市場預期。具體而言就是路線圖和時間表,加大提前量。”

他表示,這樣消費者好提前規劃,政府建設基礎設施也目標明確,以免到時匆忙出臺,馬上實施,大家不好接受。“但討論這個話題的確還是比較敏感,網上有些質疑也屬正常。”

迴應質疑四:提倡電動車是爲了實現北京碳中和目標

歐陽明高表示,他是在一個研討碳中和的論壇上提出這一建議的。目前北京地區大型工業企業已經遷出,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是電力建築和交通。外地輸入新能源電力加上本地發展屋頂光伏可以實現能源轉型。但風電光伏電源波動劇烈,需要配備儲能,而所有新能源車之和就是一個規模最大、成本最低、安全性最好的分佈式儲能系統。

按照北京市規劃目標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要達到200萬輛,如果平均每輛車裝50千瓦時電池,則車載電池儲電容量將達到1億度電,相當於4000座北京大紅門儲能電站的儲能容量。所以新能源汽車不僅是交通工具也是儲能裝置。

歐陽明高表示,在他設想的北京碳中和願景中,未來或形成新能源汽車(儲存電力)、新能源電力和新能源建築(產出光電)三位一體的新能源城市生態系統。

針對網上的質疑,歐陽明高表示,科學家的理念要超前,他參與國家新能源汽車戰略規劃和科技研發二十多年,其中一些技術路線就是他提出的。他表示,這些路線以前也有很多爭論,但是現在一步步都驗證了。他對網上的議論反應很平和,“十年後預想變成了現實,大家也就理解了”。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