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1萬考59分:高價培訓費不是提高成績的"靈藥"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鐘樂江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

近日,重慶市沙坪壩區一名學生家長楊先生花了21萬元給上高三孩子數學結果孩子數學只考了59分。楊先生氣憤不已,覺得被騙,於是聯合家人找到培訓機構討要說法。最終在民警的協調下,雙方承諾一定冷靜處理糾紛,友好協商後續事宜。(4月22日 華龍網

爲儘快提高孩子的考試成績,家長花錢給孩子報校外培訓班,已不是個別現象。有媒體曾做過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從小學特長班、興趣班到初高中文化課補習,再到“一對一”高階輔導,不少家庭12年來的“教育賬本賬目驚人,少則十多萬,多則上百萬。

當前,不少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不惜重金爲孩子報校外培訓班,希望迅速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應考能力。培訓機構也看準了商機,抓住家長的迫切心理,挖空心思地推出“考試經濟”,“清華班”“北大班”“一對一衝刺班”等誘人的培訓應運而生,不少家長爲此花費不菲,期盼高價付出能得到高質量的回報。

殊不知,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並非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並非所有的孩子經過培訓都能取得自己和家長期盼的成績。學生學習受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果家長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盲目地給孩子報培訓班、衝刺班等,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還可能觸發孩子的牴觸情緒,甚至會適得其反。

教育是慢的藝術。家長應該摒除內心的煩惱和焦躁,深入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和學習起點能力,爲孩子制定適合的學習和考試目標

一方面,要積極配合學校老師,幫助孩子擬訂切合自身實際的學習計劃,督促並激勵其實施,不能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否則,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精神負擔,讓孩子再次遭遇挫折

另一方面,要努力爲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幫助孩子減壓。中、高考臨近時,家長應以信任眼神、輕鬆的語氣向孩子傳遞正能量;要根據孩子的實際,科學合理地爲孩子“進補”,促進孩子進步;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多俯下身來與孩子平等交談,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評價自己,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態,不過分看重考試,以免滋生緊張、壓抑甚至焦慮、恐慌情緒。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遵循教育焦慮和孩子成長規律,做到“低起點、小步子、求變化、勤矯正”,不可急於求成,更不能把希望寄託在高價培訓補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