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把公共財 卻不能監督

彰化縣古蹟彰化鐵路醫院,歷經波折、耗資4836萬元修復,委外經營卻4度流標,不僅大門深鎖,周邊還圍着鐵欄,上個月標出,業者計劃做爲日照中心,掀起議論。(吳敏菁攝)

彰化鐵路醫院前身是高賓閣,建於1937年,歷經大時代,在歷史波濤中幾經轉手、閒置荒廢,如大輪船外型,衆人惋惜其有如擱淺在陳棱路;各界爲搶救文化財,投入無數心血,但花了納稅血汗錢還不能啓航,引發爭議

高賓閣曾是私有財,但歷經戰亂,一度作爲臺鐵員工宿舍辦公室,一般印象,當屬「國產」,修復完成,理當活化利用公家單位直言私人財產「管不着」,簡直如脫繮野馬,再度讓人好奇「臺鐵職工福利委員會」是何單位?若不隸屬臺鐵,那財產和運作監督機制又是怎麼回事?

文史工作者指出,臺鐵福委會沒相關文化專業人才名下的歷史空間建築,荒蕪破敗,難道就不能建立更好託管機制?值得思考。

不可諱言,文化空間修復容易,要活化困難,彰化鐵路醫院委外,從月租20萬元調降探水溫,做爲日照中心是否適當,見仁見智;但若以「市場導向」來看,和當初的社會期待有着相當落差。

距彰化鐵路醫院不遠,百年建築「王長髮商號」在2年前經縣府補助老屋修繕,彰師大美術系師生投入熱情,利用屋內空間打造美術館,老屋點燈,爲彰化市黃金地段中正路增添歷史風華。但不久就關門了,今年更懸起房仲業出售布條網路開價2500萬元,盼以彰化「宮原眼科」尋求有緣人

古蹟保存若單打獨鬥,缺乏和城市整體規畫行銷結合,很難走得長遠,修復了又被遺忘,無人進駐,怕再成了荒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