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華咖啡廳/末代聯考高中歷史課本

文/Hyatt Pan

過去臺灣有「聯考升學制度」,期許中學生大量資訊背誦,藉由考試來分析每個人對於知識吸收程度的效率,來篩選適合去大學裡學習更多知識的學生。

但由於臺灣主流教學的方式使然,所以即便是歷史地理這類的實用知識,也都純粹就「陌生名詞式背誦」,也就是學生拼命背了無數的東西,但對歷史其實仍不太瞭解,如果你聽到某某朋友歷史知識淵博、是個文史通之類的人物,絕對不是因爲他透過課本而能瞭解這麼多,而必定是喜歡看課外書。

簡單的說,學校的這些課本對所有學生而言全部都是陌生的內容,發狠用力背多半也不知道自己在背什麼,差別只在於「好學生」比較會記憶而已。而這相當可惜,否則我們國家的人民至少長大後也能跟外國人介紹一下自家古代的歷史風情、文物,但現況卻是:絕大多數的臺灣成年人都無法記起到底曾經學過什麼史地內容。

上圖這是我的其中四本歷史課本,原數量有八本,包括《歷史》系列四本,《中國文化史》兩本、《世界文化史》兩本。我的每一本課本側邊都有用螢光着色,看起來比較具有系列性。

歷史課本每一本封面內頁都會畫上各種插畫、LOGO、宣言之類,提醒自己:這是考第三次聯考,一定可以輕而易舉擊垮聯考的。

我因爲年輕時不懂事,以爲上大學就是人生的終點,沒想到上大學後發現大學超級無聊,選的科系跟自己有興趣的完全不同,所以換了三次學校,因此考過三次聯考,後來也寫了大量的親子家庭文章在網誌華華咖啡廳」,期許後來的父母不要一直受限於華人的陋習思維去影響小孩

而其實第一次考完時我就想着:「我絕對不要再重來一次!」

超恐怖啊!怎麼能有人願意接受「從早上八點坐在椅子上到晚上十點、連續好幾個月、硬塞各種資訊到腦中」的生活?而且還要把這些資訊串起來,強迫自己相信這裡面是有某種意涵的?還不包括最讓人頭痛的數學科,關於數學科請參閱<數學不好的真正原因>一文,這篇文章底下引發了各方網友多年的論戰,數學好的人不斷強調自已是多努力、多懂學習的方式才超越其他人,並認爲數學不好的人都是「不努力、不用心、找理由」,而數學不好的網友則也分享許多自己在數學路上的苦楚,這些論戰至今還沒停止。

但好景不常,我還是躲避不了聯考重考的命運。也因爲專注在史地文科上,所以我的課本上保存了許多當時的插畫與心情,來分享幾頁內容:

當時的筆記操作就是用各種顏色的出水原子筆,把年份、年代、世紀、人名、皇帝名、地名、制度、事件條約、危機等都區分開,也創造了「三條線式」重點畫法。一般大家畫重點都是一種顏色的筆、然後畫上一條線,我那時候最多會使用三種顏色來製造視覺效果,並且大量利用圖案、幾何形狀的框架來區隔重點文字。

希望讓人看到一種顏色,就能馬上反應到這是在說某種層面的事物,在腦海中產生畫面印象,並透過各種圖案、課本中的位置,讓我記得每一件事情的先後順序。

而歷屆聯考考古題考過的句子或重點部份,我也會在上面標明,像是圖中的「77日」,就是說「民國77年,日間部大學聯招 」有考過,這樣一方面可以看哪些地方是出題老師的最愛,一方面判斷長線趨勢;而原本的波浪線的空白標題框也被我塗成黃色比方「隨的內政」、「隨的建設」。這些格子裡面本來是空白的,但我覺得既然是空白的幹嘛做格子?還是上點色比較好,於是就塗成黃色。

由於課本幾乎「每一行」幾乎都有可能會考,所以你再怎麼自恃甚高也不可能把課本跳着看,那最後的結局就是這樣,課本佈滿密密麻麻的線條

國王、皇帝等等的「君王」我會用上下括號,各種名詞會要用側梯形雙線條,比較級中的最高級會用粉黃色線條筆標註,就是任何有出現「最」的字樣的句子,隨著名詞屬性不同,比方地名、國名、官職名,就會用不同的顏色來畫。因爲我腦海是屬於圖像記憶,所以區別越明顯對我來說比較會有印象。

中國史和外國史的畫法略有一點不同,在事件先後順序上,我也弄了一些類似發展圖表之類的,從這時候就埋下日後從事設計繪圖的種子。不過雖然我喜歡畫的是科幻風格高中時期我喜歡繪製Star Trek的企業號),但是如果在課本上畫滿滿的科幻風格會太複雜,就看不到重點了,所以還是從簡爲佳。

而只要課本里面有地圖,我就會把海洋畫成藍色,因爲海本來就應該是藍色的,不然算什麼地圖?

寫字是一個問題,如果寫字不整齊,就很難跟這麼多線條融合的很完美,而我寫字不太整齊也不好看,所以很苦惱。另外,如果遇到有否定句或者「消滅」意涵的句子,我會直接在上面畫叉,讓自己一看就知道這句話是被否定掉了。而在介紹不同國家時,我會用圈圈版來圈國家的第一個字。

學生時代發現有這種圈圈的尺非常開心,覺得這樣就不用徒手或拿瓶蓋畫圈圈了!「誰想出來的啊~,真不得了」(長大後才知道原來那是一種專業工具)。而畫重點另一個不可或缺的當然就是「塑膠直尺」了!

請注意,一定要用塑膠尺歐!塑膠有韌性,本體可以隨著書本起伏,鐵尺則不太容易,只要沒壓好,你很容易就用原子筆劃破書頁了,塑膠尺多半是透明的,也比較好對齊垂直水平。而買尺的時候,可以選擇正壓克力或硬塑膠的材質,材質好一點的塑膠尺用久頂多數字不明顯了,但市面上許多塑膠尺則是用一小段時間後馬上會破口殘缺,那就只能「丟掉」,跟新買多久毫無關聯了。而一般文具尺是以15cm爲基準,如果你買更長的來用,可能在移動時會卡卡的,圖中這隻則是硬塑膠12cm的,超級完美。

早期唸書也沒有什麼選擇,就是每一句話、每一頁、每一張圖全部背起來,一開始甚至連在哪一頁都打算背,不過時間有限就不搞這一招了,然後寫上呼應的筆記。

這種是「跳行圈選重點」,由內文可知,是「懿律和琦善在粵海」對打,所以就跳行全部一次圈起來着色看,就很清楚了。而所有條約都用黃色標註,因爲課本很奇怪,各種條約只會寫「一次」!彷彿就是爲了要考試而製作的課本,每一句話不重複,這樣考試纔不會有答案出處的疑慮,不會有兩種解釋的可能。

這是「跨年度」畫法,不同年度就在上面標起來,由於我們的課本非常注重考試性質,所以也區分的很明顯,不用擔心年度會跳來跳去,除非是換了主題。

這是大量「跳行圈選重點」的畫面,不過仔細看我們的課本,全部就只是名詞變換,這些名詞代表什麼呢?比方里面提到「海盜」是在說哪一種海盜?橫行七海、使用骷髏旗的海盜?還是索馬力亞式漁民海盜?還是某種職業身份?開大船還是小船?

通通沒有交代啊!

而什麼又叫做「裁抑」、「節度使」?或者「防邊」又是什麼呢?

問這個太嚴肅了,不過,爲什麼我們要花這麼多時間念歷史地理?那是因爲在高中文組的學生,常常是以「放棄數學」爲策略來應付聯考,因此大家上數學課會拿來念歷史、地理、國文、英文,那數學這科目怎麼辦呢? 就只能在考試時,每一題都從1開始代入:1, 2, 3, 4...這樣一直帶入,因爲證明題多半是不可能會寫的,所以分給選擇、是非題的時間就非常充裕,大可以慢慢帶到十位數,不過通常如果超過「6」都還沒有答案,就可以直接猜「0或1」了,因爲高中後的數學漸漸充滿哲理,許多答案常常都是0或1,原因不詳。(這並不是亂講的,是補習班老師也建議過的方式)但即便班上同學數學普遍不好,但是文組的同學還是都爲自己取了飆悍的綽號,什麼:「圓錐曲線小霸王」、「微積分神射手」、「排列組合神探」之類。

臺灣部分隨着本土意識提高而成爲出題的重點章節,可是還是一樣,寫得有夠難懂,只希望大家一直背數字、背名字。

當遇到課本里面有人物照片時,我就會幫他們改變造型。這是一種直覺反應,就跟你看到某些空格,會覺得裡面應該要畫些顏色進去一樣,你會很明確感受到「這位人物應該屬於某一種造型」的畫面在腦海中,而下一件事就是趕快將之實現。

上面范仲淹使用的是經典的海盜獨眼造型,上面寫一個「熙」是爲了放大這個字的寫法,因爲在臺灣考試會考簡答題,需要寫漢字,多看幾次印象比較深。

這是皺紋、鼻環版的文天祥,左手則是終結者的機械手,頭上插了一隻響尾蛇空對空飛彈的箭,那應該是受到喜劇電影《羅賓漢也瘋狂》的影響。

王安石則加上了藍牙耳機與《七龍珠》裡面的賽亞人護目鏡,可以偵測戰鬥力。而各種法案則用深色的螢光筆標註,醒目清楚。頂端寫個大大的11,應該是指這些事情發生在11世紀,以免考試來個中西曆史對照。

宋教仁則改裝成《魔鬼終結者二》的造型,這一集的終結者阿諾被子彈打破臉部肌肉組織,露出終結者的金屬身體。而這個造型對喜歡機械、機甲畫風的人來說是經典作品,當年得到奧斯卡最佳化妝獎,而競爭片則是《虎克船長》的達斯汀.霍夫曼的海盜船長造型,這部分可參閱《魔鬼終結者的難處》一文。

曾國藩的終結者造型,這臉型不太搭,畫的普普。

加富爾的終結者也畫得不是很好。

左宗棠太多皺紋與鬍子,更不好畫。

日本天皇的身上則是《東京愛情故事》的標語綵帶,那是對年輕人相當有啓發的經典作品,也是跟日本有關的聯想。

盧梭與洛克的這個畫風則是電影《The Crow》的經典造型,中文片名翻譯有《鴉魔戰士》、《魔誡追緝令》、《龍族戰神》等,第一集由李小龍的兒子李國豪演出,而這部片也成爲他的絕響,因爲他拍攝槍戰時,被真的子彈打到死掉。

我課本里面大概一半的人物和各國的總統像都用這個造型,喜歡《The Crow》的人常常都會把手邊的人物圖片畫上這種臉妝。

上圖這是第二集《魔誡追緝令:天使之城》的劇照,這部電影畫面唯美動人, 整部都是一種暈黃色調的都市魔幻場景,男主角以親情之愛爲名復仇,從陰間回到人世,由女主角幫他畫上這個經典眼妝,從此感動無數影迷。

而男主角是法國男星Vincent Perez,這部片造型到達The Crow系列的顛峰,臉上的血痕線條比例最漂亮,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演出這部片的關係,後來《夜訪吸血鬼》第二集《The Queen of The Damned》(魔咒女王)也找他演,那部片真是一場災難,整體感覺跟原着簡直是天差地遠,所有書中動人的元素幾乎沒有一樣殘存。

蘇美人的版本。

杜甫像則受到了電影《不可能的任務二》裡湯姆.克魯斯的太陽眼鏡影響。而左頁的書法在一些地方做了顏色標記,防止考試問你「某某字體是誰寫的?」真是無所不考。

甘地身上則寫滿了和平訴求的標語,包括"We Are The World"這樣希望四海一家的歌名,盼望世人能有和平相處的一天。如果你小時候也喜歡聽英文歌,則多半會受到一些個人主義影響,覺得自己可以去做些什麼,或者世界其實跟個人息息相關,但是我們必須起身去做。

"i Love dich"標語logo,混雜了英文、德文。

這是字體設計「妳的我」,當時想用英文書寫體去寫出中文字,剛寫出來的時候覺得超酷!覺得「我要寫一整套這種中文字體!」但現在就知道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爲中文字體通用的動輒上千個,除非是工作需求,否則要重新設計一套中文字體是很高難度的,只能說當時的願景很浪漫。

這個右頁是機械殘破風格的天空之島,用了搖滾團體Def Leppard的一句歌詞做爲主軸,因爲準備考試時的日常感覺是非常痛苦的,從早到晚你除了唸書還是念書,也許可以走到補習班樓下去吃10分鐘的自助餐,但其他時間你就一直重複這樣的「灌入程式」,只是跟電影《駭客任務》不同,是要經年累月的灌。

那你就會很希望知道人生的這一切都能有個原因,否則考完試又要幹嘛呢?對於許多家境氣氛酷寒的小孩來說尤其如此,如果人生不朝着追尋某個「未來會變好」的方向而走,那就幾乎一定是選擇自暴自棄、並覺得一切都沒有意義,即便後來長大成家,也很容易去傷害其他人。

而左頁這是一艘能飛行的空浮游艇,在它的光束船帆上寫着"For All Mankind"的標語,意思是「爲了全人類」,那時的心境大概就是這樣吧,希望自己做的這一切是爲了有一天能帶給人類更好的貢獻而讓自己繼續撐下去。

課本封底畫的標語"Love Will Do",這時期的許多圖騰點子,後來在從事設計工作的時候都用進去了。長大後有幾年的時間我曾一直相信「設計的力量很大」、可以解決無數的問題,但後來明白了,「只靠設計並不能救人」,一對不開心的伴侶不論住在億萬豪宅或擁有灣流飛機都無法解決彼此不開心的問題,因此我開始觀察所有周遭家庭幸福的朋友們,不論是很有錢、很恩愛、很幸福、很懂生活或很會想事情都可以,我把他們的秘訣儘可能歸類記下來,然後寫成網誌分享出去,真的很希望世界上不要再有受苦的小孩。

唯有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們纔有可能掌握人生。

最後來看看我使用的工具,這是當時的鉛筆盒,類似化妝包的大小,裡面裝了大概二、三十支色筆、還有各類需要作畫用的道具。

圈圈尺、貼紙都是少不了,當然還有塑膠小夾,這樣方便看很多書時,可以固定住某一頁,互相參照。

化妝包當然還有小鏡子囉,你要問那些夾層裡面可不可以放小抄嗎?答案是「當然可以」,不過他媽的放了小抄,我還背這麼多重點幹麻!那裡面主要放一些回憶紙張,一些高中時會寫的詩詞或宣言之類的。

這是我最喜歡的《抓狂一族》漫畫裡的阿仁,在課本封面裡爲他設計的渡假天空島,上面有水池、小瀑布、海灘、洋傘、冰飲料、躺椅、電話亭、鞦韆,如果你把整本書逆時針轉90度看,右側邊還有富士山、教堂等,而在房屋後面的山上還有北極的冰屋喔!

從小就一直腦海裡有許多關於未來世界的畫面,一直以爲那些東西只有國外的電影中才有,自己只能不停地畫畫,想像我們能在裡面走動,長大後才發現原來可以透過設計而真的呈現在這個世上,因此設計了許多未來風格的作品。而在整個求學過程中的乏味歲月,就透過在課本上作畫的過程而暫時逃離了教室,進入了超現實的想像空間。

對於高中歷史課唯一記得的事件是,和平高中導師從埃及旅遊回來後買了椰棗給班上同學吃,老師拿了幾包透明塑膠包裝打開、用蛋糕點心盤裝了一盤盤椰棗,讓班上每個同學各吃一個。我放入口中的當下感覺是:「這很像某種固態豆漿做的軟甜零食」。另也有一股震撼是:「我居然吃到了地理課本說的中東國家的『經濟作物』了!酷~,但這根本跟棗子味道不同啊。」

是的,椰棗味道跟地理課想像中差異很大,而當我第三次從考場走出來後,聯考就被廢除了。

師傅說的沒有錯,蒙着臉,武功真的比較高,

我終於打贏了!

--

原文發佈於網誌<華華咖啡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