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樂之坊 揚民舞之光

近日,由日本東京樂坊藝術學校主辦的“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東京華樂坊藝術學校舞蹈發表會”在東京圓滿謝幕

15所分校的200餘名華僑華人青少年演員同臺演出,絃歌雅樂、衣袂飛揚,讓中國民族舞綻放於一衣帶水的鄰國

蹈厲之志 一馬當先

2013年,何慧羣華文教育轉向藝術教育,創辦了東京華樂坊藝術學校。她說:“藝術交流零障礙,傳播跨國界。當時日本沒有一所綜合類中華藝術培訓學校,基於這個市場空白,我創辦了華樂坊。”

華樂坊舞蹈教師蘇欣4歲起便開始習舞,對中國民族舞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她說:“中國民族舞本身就是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舞者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是其對中華璀璨文化的詮釋和演繹。我希望通過我們的言傳身教,讓出生在海外的華人孩子能夠了解並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美好。”

何慧羣介紹說:“我們還負責運營旅日華人的第一個交響樂團,突破了該領域空白。2018年,我將中央音樂學院考級制度引進日本,使得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能夠通過考級瞭解到中國音樂。除此之外,我們還通過東京華僑華人少兒春晚,將中國文化多角度地融入了日本社會。”

輕歌曼舞 心馳神往

清秀淡雅的《青蛇白蛇》、恢弘壯闊的《大漠樂天》、歡快活潑的《弄堂記憶》……擔任此次活動總策劃的蘇欣一共參與了9個節目的編排,她表示:“在長達5個小時的彩排候場期間,有兩位5歲的孩子在沙發上酣然入睡,而我們則在孩子們的睡夢中完成了她們的舞臺妝。”

翩翩廣袖,似鳥海東來。”在《秀色》遮面的羽扇後、《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展示》揮動的水袖裡、《中國古典舞把上基訓》橫斜的勾欄間,都能看見陳凌熙的身影。陳凌熙今年剛滿12歲,卻已經連續參加了四屆舞蹈發表會。

她說:“還記得第一次發表會只有我、姐姐、好朋友佳伊3個舞蹈演員,當時我們只表演了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到了第二年,我就在學校組織的中國春節晚會上表演了完整的舞蹈節目。我感覺,這一次的表演更加完美。”

在此次發表會上,華樂坊舞蹈教師蔣思琦選擇了由中國古典民樂改編而來的曲目作爲節目《唐樂》的舞曲樂曲古箏曲《十面埋伏》的基礎上,融合了西安鼓樂,風格典雅、氣勢磅礴。

蔣思琦表示:“目前中國民族舞爲人熟知的主要是傣族舞和蒙古舞,而《唐樂》屬於漢唐舞。通過這支舞蹈,我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領略到大唐仕女熱情豪邁、清勁剛健的風姿。”

不忘初心 兼容幷蓄

從2018年的僅3名舞蹈演員到如今的200餘名學員,何慧羣陪伴了孩子們的成長,也見證了中國民族舞在日本的發揚光大。她說:“舞蹈發表會不是舞蹈大賽,沒有任何的選拔和淘汰,重在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培養其堅忍不拔的精神。孩子們學習舞蹈,也是在學習中國文化、中國傳統。”

在衆多舞蹈節目中,《中國古典舞把上基訓》另闢蹊徑,將日常訓練基本功搬上了舞臺。

對於這一設計,蘇欣表示:“基本功是舞蹈日常訓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設置這個節目是想讓大家知道,所有絢麗的舞蹈作品背後都離不開單調重複的基本功。我也希望孩子們可以不忘初心,打牢舞蹈基礎,沉下心來體會中國古典舞的深厚底蘊。”

中國文化恢宏多姿包羅萬象,日本文化素雅沉靜方寸千秋,何慧羣認爲:“面對兩種具有不同特色的文化,我們應該堅守自己的文化內核,修飾形式的展出細節。像品嚐佳餚一般,在外表和細節上做到與觀衆共呼吸,才能夠吸引他們細細品味文化的精髓內涵。我也希望能夠儘早恢復兩國間專業舞蹈團體的交流與互鑑,實現高質量的藝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