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雲中”路 民族文化的凝心堅守

在這片國土上,有被歲月深埋的民族文化瑰寶,靈秀的藝術成了只停留在歷史之牆上的遺蹟,而這些現象還在繼續。如何挖掘、傳承、推廣這些即將消失的文化寶藏?或許,我們可以從華熙集團發起的“雲中系列”大型文化公益項目中窺探一二,從“雲中”十年的步履中尋找答案。

“雲中”歌有情 尋找失落的民族文化

“雲中”作爲一種隱喻的概念,所呈現出來的遠與近,浩渺與渺小,熟知和未知,人類和自然之間生動的意象力量足以啓迪人類對於生命的真諦和萬物的智慧。而這也是華熙集團對於“雲中系列”文化公益項目的初衷,更是雲中系列堅持與衍生的意義所在。

2011年以來,華熙國際集團開始發起“雲中系列”公益項目,致力於挖掘、傳承、推廣散落在中國大地上即將消失的傳統民族文化;通過大型藝術展覽、主題音樂晚會、互動體驗三部分,幫助那些原生態文化的年輕一代守護者,重拾文化自信,開啓文化新生的未來之途。

比如,“雲中山歌”以樂業風情攝影展結合原生態民族山歌的跨界活動形式重現了廣西樂業這片廣闊壯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風情和人文景觀;“雲中滇歌”收集了雲南紅河、大理、麗江等區域的布扎瓦貓紫陶民族服飾等豐富的民藝作品,結合架上繪畫、攝影作品、紀錄片、民藝的裝置作品,通過搭建一種可聽、可感、可觸的空間體驗,形成了展覽的融合與對話。

儘管歷屆“雲中”系列展覽的發掘視角地理座標各有不同,時代意識與表現形式也在升級迭代,但“雲中”的願景是始終不變的,就是致力於架設一座座橋樑,實現傳統鄉土和現代都市的深情牽手,讓科技進步與古老文化生活方式密切地關聯,從而傳達出多元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截至目前,華熙“雲中系列”大型藝術展覽累計觀展達60餘萬人次,幫助30個民族的186位民族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走向國內外市場,通過他們推動他們所在民族的文化發展

柔肩擔道義 以情彌合藝術與現實

作爲一家集投資、運營及實體產業爲一體的多元化集團,既是國內首個民營企業投資建設並運營“雙奧場館”並開創融合文化體育、文化生活、文化娛樂、文化教育、文化藝術五大業態“華熙LIVE”模式,又是玻尿酸領域的龍頭企業。華熙能夠憑藉在社會責任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讓人不禁想要對其背後的掌舵人趙燕一探究竟,她爲何熱衷於傳承和推廣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且還能數十年如一日地在這個領域內持續深耕。

趙燕出生在雲南昆明,那裡是一座民族風情之城。置身其中,在感受到民族文化多彩魅力的同時,她也親眼見證了很多少數民族的逐步漢化。“很多人來到城市打工,他們民族文化的消失速度很快,有民族特色的村落也逐漸看不到了。”趙燕在接受採訪時說道。在她看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有性是非常有魅力的,如果不去保護它,一旦它消失了今後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在挖掘、傳承、推廣中國民族文化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將這些民族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歸到大衆的視野中,重拾自信,從而推動本民族的發展,爲民族文化守護者解決未來生存和發展問題”趙燕補充道。

趙燕認爲,企業做到一定規模、有力量和經濟實力的時候,就想要回饋社會。所以創建了公益屬性的時代美術館。對於個人,它承載了自己的夢想;對於社會,它承擔着弘揚中國的民族文化和藝術的責任。趙燕認爲,“公益不但是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自信以及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賦予他們生存發展的能力。”

共情進行“十” 穿越時空的聯接

2020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拷問也改變着人類。雖然信息時代人們溝通交流提供了便利,但科技的便利僅僅影響人們溝通的量而非質,真正使我們避免成爲一座座孤島的,是人類共通情感。基於此,今年“雲中”文化公益項目十週年的主題策劃爲“雲中情歌”。“情”在這裡是指共情,希望在2020年的特殊時刻,以民族文化融入當代藝術,引發公衆共情,重新思考不同個體、地域、民族、文化、國家、時代之間的距離與聯接,傳遞正能量。

“雲中情歌”主題下,以“共情·聯接”命名的展覽將在2019年12月4日於北京時代美術館開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7日。此次展覽共分爲四個單元,第一單元“個體·羣體”試圖探索在不同的社會和時空下,個體與羣體之間情感紐帶的張力和邊界。第二單元“聚力·共振”聚焦於探討人類社會交織共生的關係與影響。第三單元“智造·黑洞”以藝術的方式探討科技的日新月異對人類的挑戰和思索。最後一個單元“雲中情”既是對“雲中”系列展覽的十年回顧,也力圖開啓我們對未來的思考與展望,共情所聯接的是: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羣體、人類與技術、人類與自然、藝術與生活,以及當下與未來。

以“共情·聯接”命名展覽的目的,就是希望觸發那些情感的共振。相信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會有更多人關注民族文化,更多人蔘與到挖掘、傳承、推廣散落在中國大地即將消逝的民族文化的隊伍中,與民族文化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