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大“胡吉偉班”16年堅守與傳承

標題:“點燃一盞燈,照亮一羣人”——華中科大吉偉班”16年堅守與傳承

陽光穿林而過,灑下一地斑駁光影。

樹林間,一羣年輕大學生面向一座雕像肅立。又是一年開學時,他們又來“看望”學長——胡吉偉。

16年前,在兒童落水的危急時刻,年僅19歲的華中科技大學學生胡吉偉沒有絲毫猶豫,縱身躍入深不見底的河水中——一個生命就此重生,而他,再也沒能醒來。

點燃一盞燈,照亮一羣人。16年間——6屆,192名學生——英雄雖已逝去,但他用生命詮釋的奉獻、責任、擔當以及德行與信仰,仍在校園裡、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胡吉偉班”中,生生不息。

回望

雛菊、百合,隨風搖曳。

緊鄰的,是鐫刻着胡吉偉19歲容顏的塑像。俊朗的面龐,神情堅毅,眼神炯炯,看向遠方。

19歲,青春最好的年華;19歲,胡吉偉的生命定格了。

時間的指針撥回2001年7月31日,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結束了大一生活回到老家過暑假的胡吉偉,漫步在六股河河灘。

下午3時許,河邊傳來驚恐的呼叫聲——“救人呀,有人掉進河裡了!”

快步跑向事發地點,飛身躍入河中……水深流急,胡吉偉用盡力氣,將落水者推向岸邊。

13歲的小鄔得救了。胡吉偉被救起時已停止呼吸。

沒有人知道,飛奔向河邊的那一刻,胡吉偉有沒有擔心過危險。但人們知道的是——救人時,他沒顧上脫下衣服和鞋子;錢包、鑰匙、學生證,都還在口袋裡。

噩耗,從遼寧六股河畔傳至喻家山下的華科校園。

“我們都不敢相信,吉偉就這樣走了。”大學同班同學詹豔,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得知消息那一刻,我淚流不止:爲什麼不諳水性的你,在跳入水中時全無顧慮?爲什麼,上天不憐憫善良,要殘忍地奪去你的生命?短短三十分鐘,誰想已是生死兩隔?報紙上的報道,看了它的人也許會感動,會讚揚,因爲你是英雄,因爲你的壯舉……可是,誰能深深體會到我們那刻骨銘心的痛呢?”

斯人已去,追憶長存。

同學們至今記得,品學兼優的他,是班長,曾在競選演講中樸實地說“我就是想實實在在地爲班級做點事”;家庭並不富裕的他,將在學校公益獻血活動中得的200元營養補助費捐給了貧困山區學生;他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入學不久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離世時,宿舍牀上的枕頭下還壓着一本中共黨史讀物……

學校的論壇上,有人建起了“胡吉偉網上紀念館”。其中一首小詩,讓不少人流淚——

“你是轉瞬即逝的流星,留下最閃亮的印痕;

你是夏日一現的曇花,留下最美麗的芬芳;

你伸出天使的翅膀,飛向最聖潔的天堂;

你把愛銘刻在我們心上最深最深的地方……”

同班同學、現任華科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林嵐還記得,胡吉偉出生於1981年10月。“原本,兩個多月後,就是吉偉的20歲生日,可他沒能等到那一天。”

追思

教室裡,一片肅穆。

班長彭玉磊從學院黨總支書記手中接過班旗,華中科技大學第一屆“胡吉偉班”正式宣告成立。

時隔十多年,彭玉磊依舊記得那一天——2002年4月10日。

“ 胡吉偉 班的創立,是以英雄的名義接力傳承。”華中科技大學學工部副部長、曾擔任三屆“胡吉偉班”輔導員的劉雅然說,胡吉偉犧牲後,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先後授予胡吉偉“捨己救人的優秀大學生”“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

英雄事蹟宣講報告會開起來了,先鋒話劇排起來了,網上紀念館建起來了,吉偉塑像立起來了,清明祭掃組織起來了……各種形式的學習紀念活動相繼出現。

“那時,學校黨委、學院開始考慮,如何將短時熱議轉化爲長期傳承。 胡吉偉班 由此開始醞釀。”劉雅然說。

——2001年12月,學校正式決定創辦“胡吉偉班”;

——2002年3月,“胡吉偉班”評分細則出臺;

——2002年4月,經濟學院全院動員,15個班級正式進入預審……

經濟學院黨委書記江洪洋介紹說,“胡吉偉班”的產生,並非直接命名,而是歷經申報和嚴格公開評審。最終,胡吉偉生前所在班級經濟學-數理學雙學位002班成功當選首屆“胡吉偉班”。

“爭創的過程,也是追思和學習的過程。”彭玉磊說,“全班同學人人蔘與、集體討論,列方案、定目標,提供材料,逐字逐句形成答辯稿……作爲同班同學,我們更有責任傳承好吉偉精神。”

由此開始,16年中,在本科生一、二年級班級中以創建答辯的方式擇優評選“胡吉偉班”,逐漸在經濟學院形成傳統。

英雄的接力棒,屆屆相傳。

傳承

默哀、獻花、鞠躬……

時光荏苒。2017年8月30日,即將開啓新學期的第六屆“胡吉偉班”的同學,來到華科青年園中的吉偉塑像前,將“看望”吉偉學長作爲特殊的“開學第一課”。

林間的風,吹拂他們年輕的面龐。

爭創“胡吉偉班”,“理念必須契合英雄精神;評審中,也是優中選優。”經濟學院院長張建華告訴記者,“當時,擬定的第一條評分標準是:心懷祖國與人民,擁護黨的綱領政策,有崇高的道德追求。”

16年時光飛逝,評委變了、參選班級換了,但這第一條評分準則始終未變。張建華說,“胡吉偉班”作爲因德而生、以德爲先的班級,對於德行的堅守不僅體現在其命名上,更應融匯在其評選的標準上。

6屆評選,對德行的考量有增無減。從第一屆“胡吉偉班”評選以來,對精神文明等德行方面的考察均佔總分的40%以上。標準中,“班級成員學年參加義務工作(或志願者活動)平均時間”成爲重要指標之一。

“每屆 胡吉偉班 的要求都很高,它也是對整個班級綜合素質的考驗。”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2015級博士生朱紫雯說:“競爭特別激烈,爭創的過程確實讓我們看到了班級在奉獻、服務、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差距。這些都成爲同學們後來努力的方向。”

成爲“胡吉偉班”,有哪些最爲直接的變化?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答案

——對於彭玉磊而言,答案是以德行鑄班魂,以團結樹班風。“吉偉是我們大一時的班長,大家時常追憶他在當班長期間無私的付出,他的榜樣作用,使得我們班級變得更加團結、友愛和互助。”“吉偉精神的實現,並不一定需要我們每個人做出多麼轟轟烈烈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能夠儘自己所能,去做一個正能量的光源,以自己微弱的能量和光芒去溫暖和照亮身邊的人。”

——對於第三屆“胡吉偉班”成員李倩而言,答案是以赤子之心堅守,以全身之力踐行。胡吉偉曾在班級內以寢室爲單位,發起“互幫互助學習小組”,這在歷屆“胡吉偉班”中,尤其是黨支部中得到了傳承。“生活在這樣的集體裡,我們永遠不會失去溫暖,我們彼此相互溫暖,繼而去溫暖他人,每一個人都學着去做一個高尚的人。”曾因生病住院一個多月,靠同學幫忙記筆記、補課完成課程的蔡玉婷同學如是說。

——對於第六屆“胡吉偉班”的資助委員胡丹鳳而言,答案是以行動傳遞精神,以愛心服務社會。她還記得,班裡最初與關山街汽標社區簽下長期義工基地協議書時,社區中有老人不理解,認爲是“作秀”。“胡吉偉班”的同學們通過連續多年如一日的堅持,贏得了好評。“是吉偉精神在激勵着我們。”

……

答案還有很多。

“點燃一盞燈,照亮一羣人。”劉雅然說,在傳承大愛、責任以行的過程中,歷屆“胡吉偉班”以英雄的名義,砥礪奮進,昇華出“富有理想、勤奮學習、樂於奉獻、實踐報國”的新時期“胡吉偉精神”。

在“吉偉精神”影響下,華中科技大學“援之緣”支教協會建立多個支教基地,愛心支教10餘年;數學學院“熱血小分隊”定期組織獻血活動,獻出熱血播下愛;同濟醫學院學子走進各大社區,悉心義診送健康;馮盤龍等10餘名學子接力捐髓爲他人延續生的希望……

弘揚

傳承,不僅在校園裡,不侷限於善行善舉。

走出校園,“胡吉偉班”的成員還將奉獻精神裝入行囊,以國家需求爲方向,將答案寫在中華大地上。

——“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家庭條件優越、成績優秀的林嵐面對黨和國家的召喚,積極響應“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的號召,曾主動請纓前往西部工作。他的學弟肖前志作出了同樣的選擇,已在武漢安定的他,今年七月赴成都市發改委進行服務西部建設工作。

——做祖國需要的研究更有意義!“我是胡吉偉班的班長,也是農民的兒子,我深知三農在經濟方面的問題。”第三屆“胡吉偉班”班長陳三攀無論是本碩畢業論文選題還是做的研究課題,都聚焦於農業發展與農村建設。他立志在博士階段將三農問題研究透。

……

6屆,192人,他們只是其中的部分代表。六屆“胡吉偉班”,先後獲得“全國先進班集體標兵”“省級先進班集體標兵”“校優良學風示範班”等榮譽稱號。班級正式黨員平均比例高達51.28%,提交入黨申請書比例達100%。

張建華介紹說,對五屆已畢業“胡吉偉班”同學的統計顯示,60%的學生在畢業後選擇繼續深造,有70%出國深造的人在深造後選擇回到祖國,並在自己擅長的金融領域貢獻力量;有14%的人選擇留在高校任教,目前多位成員已經成爲所在領域的中堅力量。

“ 胡吉偉班 同學們的選擇,令人動容。這是英雄感召的結果,也是華中科大培育的結果。”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馮桂林說。

16年時光流轉,青年園中的吉偉塑像見證了6屆“胡吉偉班”人員的輪換;

16年守正堅持,德行爲本的6屆“胡吉偉班”交出了一份份驕人的成績單;

16年薪火相傳,192名胡吉偉班學生將追思轉化爲踐行“吉偉精神”的行動……

“他們是崇德向上的青年羣星,共同構築了立德樹人的 華科樣本 。”湖北省委政研室改革督辦處處長張忠誠說。

新華社記者樑建強、俞儉

(原標題:華中科大“胡吉偉班”16年堅守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