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要兼顧經濟正義 賴清德:絕不能讓150萬家中小企業落單

賴清德:環保要兼顧經濟正義 150萬家中小企業絕對不能讓他們落單。副總統賴清德29日出席「今週刊臺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並發表簡短演說。(範揚光攝)

副總統賴清德今天出席「今週刊臺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致詞時表示,除了環境保護還要經濟正義;150幾萬家中小企業是臺灣最厚實的經濟實力,提供90%工作機會,「絕對不能讓他們落單」。臺灣約有8家國際型企業是以大帶小、協助協力廠商一起跨過淨零這個門檻,未來政府也要扮演這個角色,幫助中小企業。

今天的會議主題是「科技、永續、解密新局」;賴清德指出,永續議題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淨零轉型,這也是全球必須一致行動的目標,有超過140個國家或地區共同宣示2050淨零轉型目標,許多國際大廠和臺灣企業也加入RE100倡議,臺灣企業更偕同協力廠商一起努力。相信在政府、企業與民間共同合作下,能逐步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賴清德說,談到永續,最重要議題莫過於淨零轉型。總統蔡英文2021年已公佈2050淨零轉型國家目標,行政院去年3月公佈淨零轉型路徑,基於科技、氣候法制基礎,希望達到能源轉型更安全、產業轉型更有競爭力、社會轉型更具韌性、生活轉型更永續,政府預計在2030年前,投入新臺幣9000億元,號召民間共同參與。

他表示,立法院也非常負責任完成法案,訂定碳費收取,未來行政院跟國發會會建立碳盤查、碳定價、碳交易的機制,得到國際認同 ,換句話說,臺灣在同樣的國際目標之下,運用國際認可的機制,逐步達成。

他說,未來希望建立淨零科技創新發展平臺,推動淨零科技創新產業,同時把綠色金融拉進來,專注在綠色能源,包括太陽光電、風能發電、氫能發電、地熱,甚至海洋能,智慧電網、儲能也要一併做,用科技創新協助解決各項問題。

他指出,用科技創新來解決實務上面臨的各項問題,同時運用年輕人或是企業家的創意,開啓國家希望工程,就是以創新爲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有別於過往生產要素趨動的經濟發展模式。

賴清德說,過去臺灣有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主,到世界各地不辭辛苦爭取許多訂單,打下臺灣經濟奇蹟,不過,過去比較像是硬體制造業、代工,而且是運用比較便宜的生產要素髮展經濟,未來面臨淨零轉型壓力,應化壓力爲助力,利用創新趨動的產業模式,一方面解決各種問題,一方面帶動臺灣產業升級、經濟轉型,這是未來要做的目標。

他說,當邁向淨零轉型時,也必須兼顧到除了環境保護,另一個就是經濟正義,不僅是大企業有能力搭上這部車,政府也應該要幫助中小企業、微型企業,不因產業大小、能力不同,在因應氣候變遷上出現差別。

他表示,臺灣中小企業有150幾萬家,這是臺灣最厚實的經濟實力,提供90%工作機會,絕對不能讓他們落單,臺灣大概有8家國際型企業是以大帶小、協助協力廠商一起跨過淨零這個門檻,未來政府也要扮演這個角色,幫助中小企業。

他強調,要用餘來補不足,讓社會更具包容性,不至於經濟發展愈來愈好,讓貧富懸殊愈來愈大,這是必須要克服的問題;邁向淨零轉型時,除了要穩健提出各種政策策略,集合產官學、社會各界共同達到目標,也要同時達到環境保護、經濟正義、社會包容等面向,政府都要一併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