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年度調查:七成受訪者認可中國“戰狼外交”

(原標題:環球輿情中心發佈“中國人看世界年度調查:七成受訪者認可中國“戰狼外交”)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謝文婷 楊升 趙覺珵】編者的話:2020年,一場席捲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國家治理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全球經濟嚴重受挫,而國際形勢更加波譎雲詭。至於中國,經受住疫情侵襲的考驗後,社會生活逐步恢復常態,經濟復甦帶給世界希望,與其他14個國家共同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爲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推進香港國安法彰顯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的決心。今年,中國亦面對挑戰美國瘋狂地進行打壓,中印關係、臺海局勢複雜。然而無論發生什麼,中國依舊堅定前行。在這極不平凡的一年,中國普通民衆如何看待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環球時報》旗下的環球輿情中心日前以“中國人看世界”爲主題進行年度民意調查,這是自2006年以來的第十五次。調查顯示,中國人對美國的態度是多元而複雜的,近八成受訪者認爲,中國近年來的國際形象有所提升。

外交關係中美關係依舊最重要,東盟國家更加受重視

本次調查主要採用會員邀約的在線問卷填答方式進行調查,調查樣本覆蓋16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瀋陽、青島、天津、西安、武漢、鄭州、昆明、南昌、南寧、蘭州、哈爾濱,回收有效問卷1945份。

在回答“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雙邊關係”這一多選問題時,47.5%的受訪者認爲是“中國與美國的關係”,比例位居第一;33.8%的受訪者選擇“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居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提及率爲27.7%的“中國與歐盟的關係”。

通過對比《環球時報》“中國人看世界”輿情調查歷年數據發現,中美關係連續15年被受訪者視爲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雙邊關係。不過,今年選擇這一選項的受訪者比例是歷年來最低的,此前最低的數字出現在2018年(63.5%),去年則高達82.1%。

“這一調查結果較爲準確地反映出中國民衆對外交關係的看法。”中國外交學院教授海東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9年,美國發動貿易戰幾乎每天都佔據媒體國際新聞報道頭條,這很自然地影響到中國人的想法,讓中美關係的重要性在民衆腦海中大大提升。不過,經過這兩年中美之間的一系列博弈,很多中國人發現美國的貿易戰和其他霸凌舉動所產生的影響十分有限,因此對“美國對中國真的那麼重要嗎”的質疑聲也變大了。

從近三年的數據來看,受訪者逐漸將眼光放至全球,更多地關注中國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係。認爲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係對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受訪者比例從2018年的6.9%上升至2020年的14.8%;認爲中國與拉美國家關係對華影響力最大的受訪者比例從去年的1.6%上升至6.3%;印度近兩年的“存在感”也逐漸提高,2020年有6.7%的受訪者將中印關係視爲對華影響力最大的雙邊關係。

“今年,大國之間的政治與經貿聯繫因疫情有所減弱,而中等國家尤其是我國周邊的東盟國家,在防疫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展現出較強的意願和積極表現,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簽署。這一協定的簽署不僅符合中國的利益與需求,對疫情下全球經濟的復甦也有重要意義。越來越多的國人重視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很正常。”李海東說。

中美較量:對特朗普政府非常不滿,對“中國佔優勢”頗有信心

儘管許多西方媒體持續炒作中國“極端民族主義”上升,但此次輿情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對美國的態度是多元而複雜的,並非可以簡單地用“極端民族主義”來形容。

數據顯示,分別有65.6%、53.2%和46.9%的受訪者選擇討厭“特朗普政府”“美國軍隊”和“美國媒體”,遠高於喜歡這三者的受訪者比例。而對於“美國影視作品”“美國電子產品”“美國體育聯盟”和“美國大學/科研機構”,選擇喜歡的受訪者比例分別是49.9%、43.3%、39.0%和36.3%,遠多於選擇討厭的人。中國人民大學美國問題學者刁大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組數據顯示中國人對美國的看法是客觀和務實的。一方面,他們對美國政府單方面損害雙邊關係的舉動感到非常不滿;但另一方面,他們對美國社會和文化的良好印象並沒有受到美國政客不負責任舉動太大的影響,“這爲兩國修復關係奠定了必要的基礎”。調查報告分析稱,整體而言,調查結果反映出民衆對兩國之間矛盾與問題的理智立場和增進兩國友好的積極期待。

2020年,不斷惡化的中美關係是否會陷入“新冷戰”成爲國際媒體和學界關注的話題。在本次調查中,近三成(28.4%)的受訪者認爲“新冷戰”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另有16.3%的受訪者認爲陷入“新冷戰”可能性較小,18.6%的受訪者認爲可能性較大,12.0%的人認爲“新冷戰”已經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大部分受訪者對中美是否會發生“新冷戰”持相對悲觀的態度,但他們對中國的實力頗有信心:72.1%的受訪者對於中國在中美較量中力量的顯著增長表示認可;當被問及在中美博弈中兩國的優勢對比時,26.3%的受訪者認爲美國處於優勢,42.1%的受訪者對中國的優勢地位展現了充分自信。“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民調結果,它顯示出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和攻擊並沒有動搖中國民衆對國家發展和國際形勢發展趨勢的信心,也顯示出民衆對中國政府信任和支持依然堅定。”刁大明說。

在中美關係緊張的背景下,公衆對於中國政府有着多方面的期待。其中,50.4%的受訪者認爲,中國政府應當積極參與談判,將中美關係緊張對本國的影響控制到最低。較多人表示中國政府應該保持強硬態度應對挑戰,認爲在中美談判中不應讓步的受訪者佔43.2%。認爲應該抵制美國產品與服務的受訪者超過三成。只有13.7%的受訪者表示爲儘快緩和緊張關係,政府可以在談判中適當讓步。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執政後,對中美關係將會產生什麼影響?對於這一問題,31.7%的受訪者認爲拜登就任會爲中美關係帶來轉機;28.5%的受訪者對此持消極態度;另外近四成(39.8%)的受訪者回答“不知道,說不清”。報告分析認爲,這一調查結果反映民衆對於中美關係的未來既有期待,又有擔憂,也是中美關係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現實寫照。

當被問及若拜登上任,中美兩國會在哪些方面加強合作時,48.7%的受訪者選擇的是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44.4%的受訪者對於兩國在經貿領域加強合作有着積極展望,39.9%的受訪者認爲會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方面加強合作。選擇“不認爲兩國會加強合作”的受訪者只有12.1%。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經歷了特朗普政府動盪的四年後,不僅是中國人,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民衆都對拜登抱有期待,“但世界回不到過去,中美關係也回不到過去”。他認爲,拜登政府可能相對更加現實,會尋找更“聰明”的方式來打壓中國。“只有當中國在一些領域真正領先時,美國纔會坐下來與中國對話,而這更有可能在2030年左右發生。”

中國之治:國際形象越來越好,有效防疫成爲主因

本次調查還專門就“戰狼外交”設置問題。近年來,西方質疑中國搞“戰狼外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近日對此迴應道:“爲了維護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爲了維護國家的榮譽與尊嚴,爲了維護國際的公平與正義,就做‘戰狼’又何妨?”此次調查顯示,71.2%的受訪者認爲“戰狼外交”是中國該有的外交姿態。在這七成多的受訪者中,近一半(47.9%)認爲中方對有關“戰狼外交”的迴應足夠強硬,超兩成(23.3%)表示不算強硬。另有4.5%的受訪者認爲外交部的迴應比較強硬,應該收斂一些;在2.9%的受訪者看來,外交部的迴應太強硬了,需要收斂。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呂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西方國家部分政界和媒體人士對所謂中國“戰狼外交”的責難,實際上是他們在自身抗疫失敗的局面中爲自己找回面子的無聊說法。這些人能舉出的例子,都是我們外交部門對一些毫無底線的攻擊、抹黑和謾罵做出回擊、說明事實真相。“民衆對中國外交部表態的認知,從側面印證我國外交政策是得民心、順民意的。部分民衆認爲中方的對外‘還不夠強硬’,也體現出我們的外交部門從大局出發,保持了極大的剋制與分寸感。”

當被問及中國近年來的國際形象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時,77.9%的受訪者給予積極評價,認爲中國近年來的國際形象有所提升;不到一成(8.9%)的受訪者認爲中國的國際形象保持不變;只有6.6%的受訪者認爲中國的國際形象變差了。至於中國國際形象變好的原因,72.6%的受訪者認爲,中國有效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國在國際社會中形象提升的原因之一。其他重要原因包括“經濟高速發展帶動了全球經濟”(65.6%)、“與全球多數國家保持良好、務實的外交關係”(63.9%)、“認真履行大國的國際責任與義務”(63.4%)等。

上述調查結果看上去與西方的一些民調結果大相徑庭,比如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此前一項調查稱,新冠大流行加劇了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的不信任和負面看法。李海東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西方部分媒體和政客用“放大鏡”看待中國的不足,甚至進行抹黑與污衊,這對許多不太瞭解中國的西方民衆產生了一定影響。“但無論西方怎麼質疑,中國在抗疫和援助他國方面做得很好,這是一個事實。”他提醒道,在與西方國家交流時,中國應該把那些對華抱有極端偏見的政客和用理性客觀方式看待中國的人士分開,西方部分政客對中國的污名化並不符合歐美國家大部分民衆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當被問及“您最喜歡哪個國家”時,61.3%的受訪者選擇中國。位列中國之後的“最喜歡國家”是日本(2.6%)、德國(2.5%)、瑞士(2.5%)、法國(2.3%)。從2010年至2020年,美國被受訪者選爲最喜愛國家的比例從7.5%下降至不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