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示範區:東平湖畔染新綠

凡近期到過東平湖的人們都感到十分驚訝:昔日東平湖兩岸低矮的“草房”、垃圾成堆的荒草地,如今變成了佈滿一塊塊綠色溼地、生態隔離帶和生態防護林的濱湖國家公園;湖兩旁被開採的破爛不堪的荒山,如今披上了“綠衣”;湖內一眼望不到邊的網箱網圍、抽沙船不見了,呈現出“一湖碧水”……據介紹,這是近年來東平縣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歷史機遇,全力將東平湖打造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結果。

黃河流域生態圈 東平扛起環境擔當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發展戰略。作爲黃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滯洪區、南水北調重要樞紐、京杭大運河重要節點,東平湖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對此,東平縣主動扛起歷史擔當,強力實施“生態立縣、綠色發展”戰略,科學謀劃東平湖區域的發展思路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工程項目,高標準編制完成了黃河流域東平湖區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及配套文件,堅定走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讓東平湖真正發揮好防洪護岸、水源涵養、生物棲息功能。

壯士斷腕整治 讓東平湖成爲幸福湖

東平湖是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常年水面達209平方公里。長期以來,由於利益驅使,曾經的東平湖濫捕濫撈、亂圈亂佔、亂採亂挖、亂停亂放等各種亂象屢禁不止,漁業資源瀕臨絕境,網箱網圍面積一度佔到全部水域的55%,每年投入湖中的餌料就達1萬多噸;過度投餌養殖,造成水質污染、富營養化嚴重,浮游生物和野生魚類銳減,生態危機十分嚴峻。

爲護好一湖秀水,讓東平湖成爲東平人的幸福湖,東平縣對標千島湖,學習白洋澱,瞄準生態保護的堵點、難點,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強力推進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徹底清除12.6萬畝網箱網圍,清理447處環湖違法建築,修復各類溼地達2.4萬畝,新增溼地2000畝,完成農田林網12萬畝、路邊綠化521公里,74公里生態隔離帶和27公里道路項目建設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順利完工,生態修復礦山和綠化荒山面積達到1萬公頃,東平湖水生態環境實現大幅改善。

如今,新開工的東平縣環湖防護林帶及山體綠化提升一期項目,是東平縣融入國家戰略,落實山東省沿黃九市一體打造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的又一具體實踐,也是東平湖生態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總投資3.5億元,總綠地面積170萬平方米。據泰安市委副書記、東平縣委書記曲鋒介紹:“項目建成後,將新增森林面積2000餘畝,進一步提高沿湖植被覆蓋率,對東平湖周邊大氣改善和水質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既要打好生態牌 又要吃好生態飯

如何平衡好生態與發展的關係,讓綠葉子變成銀票子,是當前黃河流域許多地方共同面對的課題。東平縣的答案是:既要打好生態牌,又要吃好生態飯。思路決定出路。從提出“生態立縣、綠色發展”戰略,到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東平縣扛起綠色文明的生態擔當,以大生態、大發展的執政追求,鎖定生態和發展融合共生,走綠色崛起、生態趕超的跨越發展之路。在具體工作中,東平縣立足實際,採取了“接一連二延三”的方式,形成了三產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

“接一”使農業“因湖而興”

立足做好水資源文章,圍繞“提質增效、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目標,引導漁民退湖轉產,湖內發展“保水漁業”,與中林集團合作,實施“以魚養水”工程,延伸至水產品深加工、魚文化創意和漁休閒旅遊產業領域,提升湖產品附加值;湖外推行“高效漁業”,商老莊鎮大膽探索稻漁綜合種養“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新模式,填補了全縣生態農業稻田套養小龍蝦的空白,萬畝稻蝦套養產業園,被批准爲國家級水產健康示範場;山東盛通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投資3000餘萬元,建設高效生態漁業項目,實現標準化、流程化封閉式循環水養殖,建成後將成爲全國最大的反季節鱸魚苗種繁育基地。通過“湖內、湖外”雙向發力,東平湖漁業品牌和產業體系初步建立,構建起了“魚、水、人”和諧共生,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同發展的生態發展模式。

“連二”使工業“因湖而生”

東平縣立足山水資源優勢,把握產業發展規律性,突出高質發展引領性,致力於工業生態化和生態工業化,全力打造“深綠”現代經濟體系。一方面,大力推進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瑞星集團立足現有產業基礎,不斷加強科技攻關和技術引進,持續強化與蘇州工業園區、齊魯製藥集團對接,學習借鑑產業培植運作模式,全力加快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進度,將實現由“化工”向“醫藥”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不斷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根據東平港建成後水運通江達海的優勢,東平縣以港口建設爲“引擎”,強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大力培植壯大臨港經濟等深綠產業。目前,東平港老湖作業區已成功試通航,先後有近30餘家企業的綠色產品登上南下的貨船。山東水發生態環境發展有限公司牢固樹立綠色、環境、科技新發展理念,加快綠色建設步伐,成爲綠色礦山創建標杆企業。縣經濟開發區被國家工信部評爲“綠色園區”。去年以來,全縣實施重點建設項目50個,總投資235億元;落實招引項目159個,到位資金95億元。

“延三”使文旅“因湖而旺”

旅遊是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最佳結合。東平有着深厚的文化歷史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擁有發展文旅康養產業的極佳條件。近年來,東平縣借勢生態提升,全力推進文旅興縣步伐,將好山好水好風光作爲吸引優質資本的重要砝碼,通過發展生態遊探索保護生態、盤活景點、造福百姓的新路子。與國內知名的大公司大集團合作,着力培植壯大文旅康養、農副產品加工等綠色產業。與山東文旅集團合作,對東平湖溼地、水滸影視城戴村壩等景區改造升級,規劃建設“影視小鎮”“旅遊康養小鎮”,環湖節點佈局“田園綜合體”等現代農業項目,因地制宜發展“林+中草藥”模式,引導走“林上有產品、林中有旅遊、林下有經濟”的經營之路,推動生態效益變成羣衆福利。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南堂子、浮糧店、桑園、史樓等沿湖村莊實現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讓千餘名“洗腳上岸”漁民和萬餘名羣衆吃上了“旅遊飯”。塘坊村依託垂釣產業,積極發展農家樂、漁家樂、高端住宿,先後被評爲“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山東省旅遊示範村”等榮譽稱號。如今,東平湖木船溼地遊漸入佳景,引來一波波遊客潮,據瞭解,東平旅遊市場克服疫情影響加速回暖,僅去年國慶節、中秋節假期就接待遊客26.5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741萬元。

東平湖區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只能算是剛剛起步,但它起的有章法、有氣勢。如今,東平人正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幹勁,踐行“將東平湖打造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承諾。“綠色”已經播下,經過管理就是收穫。一個岸綠、水清、景美、宜居、宜遊的生態新東平不久即可出現。(通訊員:王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