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國軍提振軍心士氣非得靠「將官制造機」?

陸軍機甲部隊向來都是勤務最吃重的單位,除了是招募最困難的單位外,留營率也較低。(圖/黃竣民攝)

●黃竣民/「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隨着兩岸關係的緊張,近日總統頻繁視導三軍部隊,行程可以說是馬不停蹄,除了強烈宣示寸土不讓的決心外,並對國軍戰備能力表達高度的信心。而最近爲了提振國軍士氣,讓凍結已久的將官員額如解除封印般一口氣暴增;除了目前已覈定新增1位中將丶7位少將外,據媒體報導還會增加另一波的將官員額,以符合高層「當升則升」的政策指導。

國防部對於任務吃重的職務,不排除再新增將官員額,以提振軍心士氣,表面看起來好像是個大利多,而實際上增加將額作法,真的能達到激勵國軍士氣、分攤業務的目的?還是更加證明國軍的組織規劃能力大有問題?恐怕國人就會有不同的解讀了。

自從第一次波灣戰爭拉開資訊化作戰的序幕後,各國隨後無不在軍隊組織上進行大幅度的調整,即便是面臨強大威脅臺灣當然也沒有置身事外。回首國軍這廿年左右的歷次裁軍案,每一次的口號願景無不令人期待,從前總統李登輝時期的「精實案」,要「精簡高層、充實基層」,將國軍的兵力調降爲40萬左右。

雖然這樣大動作的軍改肇生許多問題,如X單位該裁未裁、先裁撤又復編、頭(官)重腳(兵)輕…等等缺失而被監察院提出檢討,但方向究竟是正確的。後繼的「精進案」就以組織簡併爲主,達到實際裁軍的目標,繼續將總兵力縮減至27.5萬人。

再來的「精粹案」則以因應「募兵制」政策的推動,同時精簡兵力、提升人員素質與整體戰力爲目標,將國軍的總員額壓縮至21.5萬人;也將將官員額調降爲292員。後續的「勇固案」則要將總兵力裁減到約18萬人之間,雖然根據國防部的說法,「勇」爲「勇往直前不畏懼」,「固」爲維持「固若磐石的戰力」,但此案似乎推動不下去而暫停,口號如今聽起來也真耐人尋味!

▲防空飛彈岸置飛彈、資通電、網路戰部隊的位階各個都想提升,形成各方角力卡位的好戲。(圖/黃竣民攝)

歷經這些裁軍案之後,發現國軍的組織的確作了大幅精簡,但外界以「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的精神來看,基層的業務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因人變少而變相讓雜務增多,光是這一點,越是基層的官兵就越感到「雙無」(無奈與無助)。日常一級壓一級的業務報表、宣導資料、例行會議…,就已經可以讓整支部隊無法正常運作,還要奢望官兵有多少時間從事訓練呢?也難怪新編「聯兵營」的人員流動率高,都快變成坊間戲稱的「憐兵蠅」了(可憐的兵,像無頭蒼蠅)!

部隊長也只能無奈地乞求部隊不出事保平安即可,還要有更多的期望就省了吧!光看日前某裝甲旅女兵營外考機車駕照自傷案的檢討報告,即是社會新聞的笑話一則,這種軍隊的幹部越來越像褓母,即便晉升再多的「將軍」職能夠成什麼大事?這種大官做小事、小官做雜事的普遍現象,服役過的人難道會無感?要說晉升更多的將軍能「提振軍心士氣」、可以協助分擔龐大業務壓力…等說詞,這根本不是問題的重點,這種動作的政治意涵還需要人家點破?

還記得去年(2019年)3月,國防部長列席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備詢時,「國軍將級軍官比例偏高」的議題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國軍將官的比例遠高於美、日、韓…等國,而當時國防部長答詢時還表示:「現在的290餘位將官不是說就不動了,未來會配合組織調整而精簡,還有再下調的空間。」

結果才經過一年多的時間而已,部隊兵力也下降到18.8萬人了,瞧瞧現在國軍的模樣,將官的員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還大幅增加;而且還有再增加的打算,堪稱是全球推動「軍事事務革新」的奇葩案例啊!

南韓執行「國防改革2.0」的計劃,一般義務役役期可望縮短。(圖/路透社)

別說只有臺灣有新編部隊,日本、德國一樣在增兵,但他們透過法律嚴格管控將官的數量,若要增設可得經過國會同意。而若以美國總兵力131萬的部隊數量,以明年(2021年)公佈的將級軍官員額339人來看(上將13、中將46、少將130、准將150名),將官所佔的比例約1/3,800(平均一名將軍約指揮3,800位官兵),這個將官比例與總兵力大約22.7萬名的日本自衛隊相比已經很接近,因爲自衛隊的將官數量比起國軍約只有1/5〜1/6,而平均一名將軍約指揮3,500位官兵。

以長期面臨北韓軍事威脅的南韓而言,從2018年推動「國防改革2.0」的計劃,預定在2022年時將兵力縮減至52.2萬人,役男的服役時間也從21個月調整爲18(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和22個月(空軍),並裁減將級軍官員額至360人(每年裁減將官15名,總共要裁撤76名將官),屆時南韓軍隊的將官所佔比例約1/1,450(平均一名將軍約指揮1,450位官兵)。這個數字與以色列相當接近,以色列國防軍現役部隊總兵力約17萬多人,將官員額僅有122人,充分呈現「量少、質精、戰力強」的標準。

▲日本海上自衛隊員額增加2,000人,而明年春還將新設電子戰部隊,卻也未見增加將官員額。(圖/黃竣民攝)

目前世界上還保有大量將額的國家,若非正處於戰時狀態,就是所謂獨裁的國家,而依我國目前的情況看來,既沒有打仗、政府又大肆標榜着民主大旗,何需保有如此龐大的將官羣?檢視我國將級軍官員額編制與總兵力相較,將軍所佔的比例爲0.15%,平均一位將軍僅能指揮670名官兵(僅陸軍加強營規模),管理幅度及業務負荷已相對輕鬆許多,若非我國軍隊在資訊化程度與戰鬥力水準均超越美、日、韓(美國第1、日本、南韓分別在世界排名第5、6名,而臺灣是第26名);否則不就代表我國將官人員的素質與指揮能力大有問題?

目前「募兵制」推動的成效已令各單位在招募上壓力沈重,即便大幅降低與放寬錄取標準,仍無法取得足量的兵員。以往各單位的組織調整如果要增編一名幹部都感到困難重重,原則上都是採單位內自行調整職稱的模式行之。現在有些單位移編根本像辦家家酒一樣隨性,軍種制服換到自己都快忘記是屬於那個軍種了,只是好讓上層玩着數字遊戲,繼續在既有的員額上搶破頭忙佔缺。

▲將官的員額數受到嚴格管控,即便是在世界各地征戰的美軍,現役總兵力約是臺灣的7倍,卻沒有如此浮濫的將官規模存在。(圖/黃竣民攝)

如果說這些將官員額是由教育部的軍訓教官轉用,那教官都要退出校園了,其他的校、尉官員額何不也一併轉用回軍以充實部隊各階層,相信他們能爲部隊分攤的勤務,肯定比一堆將軍更實用;重點還不需要佔掉更多的士兵人力去服侍這些將官;一方面也讓國家的財政負擔得以減輕。

現代的軍隊標榜高科技作戰,一個國家軍事能力的強弱,早已不在視軍隊人數或將級員額的多寡而定。而晉升一堆沒打過仗的「行政將軍」,國軍的作戰能力就能「超中趕美」?非戰時期,一支規模在逐漸縮小的部隊,將官員額卻不減反增,頭重腳輕的反智現象也難怪會引人非議。套句管理學的話:「一個反智的組織不會成長,只會帶着成員一起腐化」;而國軍似乎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如果要說提振部隊士氣,不如先讓國人改變對國軍的社會觀感吧!

曾幾何時陸軍官校向來引以自豪的對聯:「升官發財請走他路,貪生怕死莫入斯門」,現在對照起國軍要提振士氣,得靠晉升更多的將軍,作法似乎很諷刺!別忘了陳前總統任內的將軍買官疑雲,此等陰霾仍讓國人久久揮之不去,原本以爲在今年年中才晉升頗具爭議、拔腿狂奔的「七星將軍」後,理當應該是這一類鬧劇的句點;但現在看起來卻似乎才只是「起點」!

熱門推薦》

►黃竣民/「雲豹」甲車在街頭含淚跳恰恰

►黃竣民/美軍駐臺究竟是「美」夢成真或只是「南柯一夢」?

►宋兆文/增程弓三再擴展我戰略空間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