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換防長拼後備改革?後備旅大擴編 國軍戰力就「翻兩翻」?

黃竣民/「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自從去年蔡總統針對後備制度做出指導與指示之後,這個關係到許多役男退伍後的教召議題就一直受到矚目,國防部也有一系列的規劃與執行作爲。

▲從今年年初開始陸續有新的後備旅編成,未來後備旅將增至12個。(圖/軍聞社

最先可以看到的是,在所謂的強化後備戰力上,要將現行的7個後備旅增加至12個;這5個要增加的後備旅級單位,其中的2個將是由「南、北常備兵役軍事訓練專長訓練中心」改編而成,另外在北、中、南軍團會再各增加1個後備旅,而其編制均爲5個步兵營、1個砲兵營。

員額不變 新生步兵旅如何來?

如果依照軍方的說法,完全是在現有的兵力規模下(意即國軍總員額並未增加)進行調撥,這樣的發展模式便顯得更有意思!

因爲南、北區專長訓練中心所改編的步兵109旅和117旅,頂多只是部隊番號的改變,這種調整作法在歷經數次的組織調整案中早就屢見不鮮,官兵對這種部隊番號的調整已經感覺麻痹,反正就是搞個編成典禮,換換關防及部隊旗,再把各個職務的職銜牌、職官章全部重做,這樣就大功告成,恐怕連史政官都已經對母體單位難以考究了,國軍中有多少人會去在意這一部份?

但另外3個後備旅(後備101、137、249旅)則是全新編成,雖然預計要到2023年底才完成編成,如果沒有注入新血,難道又是在玩挖東牆補西牆(換制服穿)的遊戲?雖然這種玩法也已經很老練了,例如:憲兵空軍陸軍旅轉後備旅、陸軍飛彈移空軍…如果後備動員是如此這般地重要,怎會被高層這樣丟過來、移過去?

▲由於後備戰力低下的議題持續被媒體追問,迫使國防部展開新一輪的後備組織相關的改革。(圖/軍聞社)

世界潮流均已朝向精兵政策的走向,且「可恃戰力」的構成,也不再執著於部隊番號的多寡,如果在總員額不變的情況下,要多冒出這一堆步兵旅,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安慰的因素大過於實質戰力的需求,不然繼續玩弄着削弱A、B、C…旅各1個營,移去成立D旅的意義又何在?

「甲種旅」哪能負荷攻臺戰爭

依照國防部防衛作戰任務爲導向的區分,已簡單明確地將後備動員的部隊劃分成三大類型,也就是型負責「灘岸守備」的第一類(甲種旅)、負責「縱深及城鎮守備」的第二類、負責「重要目標防護」的第三類。

而在攻臺戰爭一旦發起時,依照「後備拘束、常備打擊」,這樣的旅級部隊在守備地區內的灘岸,得承受撲天蓋地的敵軍登陸火力,負責拒止、消耗、阻殲登陸敵軍外、還得協力機動打擊部隊發起反擊、反空(機)降作戰、固守重要防護目標…等多重重責大任、編裝則仍然以「輕裝步兵」+「牽引砲兵」形態爲主的「甲種旅」足堪負荷?

▲目前的後備旅,多是維持5個輕裝步兵營+1個牽引砲營的編制。(圖/陸軍部隊訓練南區聯合測考中心)

而未來這12支甲種旅僅編成幹部,兵員將由軍事訓練役的新兵和動員而來教召的後備軍人補充,在國土防衛作戰中,將兵力戍守灘岸一線及實施城鎮防禦的作戰。

既然在先前的組織調整規劃案中,國軍已體認到「常中有後」的兵力結構設計,是無法適應未來臺海戰爭節奏快、無固定戰線、無前後方之分…的特質,所以才調整爲「常、後分立」的用兵規劃,期望走到「動員整備精、部隊編成速、戰力恢復快」的目標。

遭打回原點的後備改革

但體檢這廿幾年來的執行成效,現在看來又幾乎全部被打回原形

▲後備的轉型在經過廿幾年的檢驗後,基本上又回到起點。(圖/總統府)

後備部隊不論是在「編、管、選、召、訓、裝」等戰力整備上,依舊是一堆端不上臺面、戰力存疑的兵棋符號而已,別說動員戰備整備的工作依舊沒有起色外,在肩負地面部隊新訓任務的業務上,也很難在兵役制度轉型後繳出像樣的成績單,而後備部隊會淪落到這樣的地步,也難怪讓外人都看不下去!

由於大家對於後備戰力的不信任,也難怪近期以來的抨擊不斷,再度讓政府重視到這一個領域的空轉,但如果只是單純的將條件因子翻兩翻(訓期1周延長爲2周、7個旅增爲12個旅、2年一訓改爲1年一訓、編管解除由8年延爲12年…),就奢望龐大後備動員而來的教召員具備合格的戰鬥力,恐怕也只是高層一相情願的天真想法。

隨着這5個新編成的後備旅陸續成立,國人期望看到的不是老套的教育訓練模式,而是一套真正能評鑑出合格後備部隊戰力的標準,不論是針對新訓或應召員而言應該都是一體適用,以確保戰力在運用上不會有過度的落差,而這樣的改制也纔有意義,否則談「後備改革」,繞了半天也只是原地踏步!

熱門點閱》

單驥水情吃緊、曾文水庫蓄水率不達15% 缺水臺積電尚能「護國」否?

李沃牆/水情告急傷經濟 慎防金牛變灰犀牛

► 軍事家/集合吧!多國反潛大隊 評美軍2021年「海龍」聯合演習

► 黃竣民/無人機成新式戰爭要角 國軍準備好了嗎?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