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臘布依情, “抵槓”非遺風

非遺傳承•古韻新生”

黃臘布依情 抵槓聲響起

只要提到“抵槓”這一民間競技的影響力,大家都會首先想到西秀區黃臘布依族苗族鄉邢江河一帶,這裡不僅有美麗旖旎的櫻花景色,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還有豐富多彩的布依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裡的“抵槓”於2019年獲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

“抵槓”是布依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它既是一項強身健體運動,又是一項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且寓意深長、雋永的娛樂。

據《安順市志》記載:“黃臘鄉臘寨,正月十五對歌、趕表、賽馬、抵槓。來至舊州區、雙堡區、長順縣廣順區、平壩縣高峰區、樂平區4萬餘人蔘加活動(始於1842年)。”

每年農曆“布依六月六”這天,在黃臘鄉龍青村的廣場上,可謂人山人海,不少遠道而來的客人只爲一睹“抵槓”的風采。在舞臺的中央,身着表演服裝的男子們每兩人一組,在力量與智慧的較量中一決高低,伴隨着圍觀羣衆的喝彩聲,配樂聲,“抵槓”運動以其獨特的魅力精彩亮相,展現着黃臘鄉民族文化的風采與活力。

關於黃臘鄉“抵槓”的來歷,村裡的老人們口口相傳着這樣一個故事。清代嘉慶年間,黃臘鄉臘寨村習武之人柏登楊中了武狀元,英勇善戰,清朝政府授其“黃清特授武略郎”之稱號(有碑文記載)。他根據馬上戰鬥挑槍弄棍的特點,結合當地羣衆摜鬥槓的方法,創造了這套既可強身健體,又能提高士兵作戰水平的運動。

回到家鄉後,他把這種方法傳授給村裡的年輕人,並逐漸在西秀區黃臘鄉、平壩區白雲鎮等附近一帶的布依族人民中得到了發展,“抵槓”運動由此產生。

時光荏苒,在黃臘鄉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上,這一有着傳奇色彩的運動被沿襲至今並得到很好的傳承。“抵槓”運動不僅只限於民間,更是在校園中綻放着絢麗的光彩,滋潤着孩子們的心田。

“抵槓”運動是黃臘鄉民族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項傳統體育項目,不僅考驗着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更鍛鍊着他們的意志品質。在黃臘鄉民族中學,每到體育課時,操場上便是一片歡聲笑語,孩子們手持木槓,相互角力,展現着力量與智慧的較量。通過抵槓體育,孩子們不僅鍛鍊了身體,更學會了團結、互助與合作,還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據“抵槓”第十一代傳承人、黃臘鄉民族中學校長班仕文介紹,“黃臘鄉組建的黃臘‘抵槓’隊在全省乃至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多次獲獎,並於2011年在中央電視臺CCTV3節目組的受邀下參加了《歡樂中國行》節目表演。爲家鄉,爲布依人民爭得了不少的榮譽,讓布依族人民感到驕傲和自豪。”

同樣,在黃臘鄉布依後輩的成長中,“抵槓”也深入人心。

就讀黃臘鄉民族中學初二年級的學生郭福龍告訴記者,“從‘抵槓’運動中學到了對力的掌控,什麼時候發力,什麼時候後退,同時也鍛鍊了我做事的專注力,以後還會繼續學下去。”

韓虎生從初一就開始接觸“抵槓”,他說學這個可以增加自己的爆發力,鍛鍊身體,同時也增進友誼。“從小就看過大人表演,特別感興趣,以後還會教弟弟們一起練習。”韓虎生最後說。

據瞭解,黃臘鄉民族中學是2006年就開始把“抵槓”這個項目引人校園,除了課間時間還把其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去,每年都會受邀到外面參加各類民族民間文化節,頗受關注。

非遺傳承,吾輩之責。古老的布依族人民已經爲“抵槓”運動注入了血液,在黃臘這片神奇的土地,“抵槓”這一寓意深遠的非遺運動,一定會在未來的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爲這片土地書寫出更加輝煌的篇章。

聲明

以上信息來源

@安順日報融媒體中心

記者@武貴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