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披綠石成金——貴州安順走出石漠化治理新路

(原標題荒山綠石成金——貴州安順走出石漠化治理新路

時下雖是寒冬時節,但貴州省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大營鎮關新村依舊生機盎然。一片片綠油油棕櫚樹遍佈山間長勢喜人。這是安順市治理石漠化和脫貧攻堅成果

近年來,安順市牢牢把握“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定位,將石漠化治理工程作爲推動綠色安順建設的重中之重,實施造林育林一起抓,興修水利,石漠化治理成效顯著。同時,安順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生態林業,帶動當地羣衆脫貧致富。

關新村地處麻山腹地,一度石漠化嚴重,山高坡陡,土地破碎,羣衆只能以種植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爲生。

“棕櫚全身是寶!”關新村駐村第一書記賀志飛告訴記者,棕櫚樹具有淺根性、宜石灰土等特性,廣泛種植可以保護生態環境,對治理石漠化非常有幫助。此外,棕櫚樹木材可以制器具樹葉可制工藝品花和果可以做保健品食品,根可以入藥,棕絲可以做成牀墊

棕櫚產業在當地實現了經濟增長和綠色發展的雙重效益,這得益於中天金融集團的幫扶。2017年,中天金融集團在安順啓動了“金融助力同步小康,產業扶貧鄉村振興”計劃出資1000萬元發展棕櫚產業,並引來南方棕櫚集團,成立黔棕農旅文投公司,負責棕櫚樹種植、收購、加工、銷售。

在關新村歇氣坳組,58畝棕櫚蓬勃生長,賀志飛指着一株株棕櫚樹激動地說:“有了棕櫚樹,羣衆致富有保障,他們不僅獲得土地流轉金,栽種時還可務工,每天務工費100元。另外,種植在農戶土地上的棕櫚收穫後,收益歸農戶所有。”

村民樑應坤笑着說:“我家4畝土地全部流轉了,棕櫚樹已種下去一年多,現在長勢挺好,期待有個好收成。”

賀志飛給樑應坤算了一筆賬:“4畝土地流轉費共1200元,每畝棕櫚樹收益2000元,4畝共計8000元,另外每年的村合作分紅3000元,每年保守收益能有1.2萬多元。”

樑應坤興奮地說:“以前種4畝玉米,一畝頂多賣七八百元。棕櫚樹耐活,樹齡超過30年。樹苗種下去有專人管護,參與政府扶貧項目還有收益保障,期間還可以打零工補貼家用,收入比以前高,生活越來越好。”

關新村只是安順市通過棕櫚樹種植治理石漠化和發展脫貧產業的一個縮影。今年,安順市計劃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面積108.46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治理面積101.4平方公里。其中,育林9536.58公頃,種植經濟林638.83公頃、防護林44公頃,人工種草102.04公頃,修建機耕道57.39公里。

如今,黔中大地上,許多曾經像關新村一樣石漠化嚴重的地區都已重新披上了“綠衣”,真正實現了好山好水帶來好收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新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