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博》419年來 資本霸權的長相始終沒有改變

黃文博》419年來,資本霸權的長相始終沒有改變!(圖/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黃文博專欄】又是一陣滂沱大雨,在車陣中催油門的外送員,生怕誤了約定的送達時間,來不及穿上雨衣,忙着準時交付餐點。

這份工不好做,典型的勞力活,自備交通工具,外加出行風險,雖然外送平臺有五花八門的計費與獎金設計,鑽行在烏煙瘴氣中接單掙錢,絕大多數外送員以承攬關係賺取有限報酬,替平臺跑出龐大業績,夠辛酸的。

相對於外送員的勞力活,供餐商家加入平臺抓住商機,乾的是專業活,代價是主流平臺35%的高額抽成。抽成比率幾乎等於中低價餐廳業者的毛利率,毛利被抽光,賺什麼?就算扣除內用產生的成本支出,業者的毛利仍舊所剩無幾。

怎麼辦?歪腦筋動在餐食質量上嗎?立馬被消費者察覺,口碑跌,點餐率跟摔。咬牙苦撐嗎?忍受個位數毛利的店家,比比皆是。

餐點質量與售價俱優的店家,則憑着消費者對質量的肯定,普遍使用最簡單的轉嫁策略:同樣的餐點,外帶180,外送230。吞得下這50元附加費用的消費者,當成在家坐享美食的小小代價,卻在無形中成爲馬雲口中「羊毛出在狗身上,由豬買單」的無辜買單者。

從社會正義(social justice)的角度,外送平臺違反了「正當分配(just distribution)」原則,用強勢競爭力壓迫競爭者,逐步建構寡佔市場,營造了「一贏三輸」的商業模式。但從平臺的立場,平臺要靠不斷塑造品牌、提升系統、投資行銷才能營運,都要花錢。

有願意花大錢營運的平臺,纔有賺得到錢的外送員,纔有賣得出餐點的商家,纔有動動手指就能滿足食慾的消費者,太公平了!對此有疑議或對社會正義有堅持的人,看平臺不爽,那歡迎你進入市場,來做模範啊!

問題的核心來了。通常懷抱理想或充滿正義感的人,根本玩不起現代市場競爭這一套遊戲規則。懷抱滿手資本或充滿逐利感的人,纔是市場競爭的贏家,甚至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

對這套遊戲規則的理解,必須回溯到距今419年前的西元1602年,當時海洋強權之一的荷蘭,傾國家之力成立全世界第一家跨洋跨洲營運的東印度公司,該國營企業挾帶着軍事力量強佔過澎湖與臺南,當做對東南亞的經貿據點。

19年後的1621年,在亞洲食髓知味的荷蘭,又成立了西印度公司,壟斷北美與加勒比海區域的貿易。後起之秀的大英帝國,仗着堅船利砲,打着自由貿易的旗幟,一度統領全球四分之一的區域,不可一世。

我無意深入談及世界經貿史,我是希望釐清一個重要的道理,從東印度公司到大英帝國旗下的貿易商,跟21世紀在我們眼下大展身手的跨國商業巨擘一模一樣,憑藉着同一個條件打遍天下無敵手,那就是資本!

雖然資本主義Capitalism的名詞遲至19世紀才問世,但運用持續擴張資本的手段,強勢掌控市場,墊高競爭門檻,清除競爭者,以便創造最大利潤的精神,四百多年來,始終不變。資本主義在西方世界快速發展,即便有像卡爾・馬可斯這樣的人,基於個人史觀發表批判性的「資本論」一書,成爲日後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論述依據之一,但對遏止資本主義的狂潮,毫無作用。

資本,無論以私人資本的型態或以國家資本的型態呈現,早已註定它在全球市場征戰的關鍵角色,也早已確立它會肇致掠奪性競逐的暗黑真相。

或許,像亞當・斯密這種樂觀派,纔會在他影響巨大的「國富論」中提及:「社會動力源自想賺錢的獨立企業資本家會爲大衆謀福利,企業主也會有道德使命」。事實證明,那隻看不見的手,不管是用私人資本的名義,或是用國家資本的名義,龐大資本所聚集出來的勢力,在世界市場攻城掠地時,摧枯拉朽,比砲彈軍艦更強大,銀彈絕對比子彈好用。至於企業主是否有道德使命爲大衆謀福利?始終不列在資本家優先考慮之列。

上個世紀的石油公司、電話公司,到這個世紀的網路、電商、3C巨人,表面上靠技術、專利、商模取勝,實際上,沒有資本,一切免談!

西方政府爲了表態自己在暗助資本家掠奪地球的戰爭中並未忘記平民百姓,裝模作樣的拱出什麼反托拉斯法案,時不時的要求切分巨型企業、阻止同業併購、懲罰壟斷與價格操縱。

然而,執政者很瞭,資本夠集中的大企業,是航空母艦之外的國家第二支艦隊,腦筋清楚的執政當局絕對不可能放棄對國富論的支持。

因此,我們看到歐美跨國企業挾帶資本優勢,在第三世界國家收購同類在地企業,收購價格好談,唯一目的是買下在地企業,然後讓它從市場消失,用資本清除掉競爭者,遂行市場掠奪。

因此,我們看到還在賠錢的跨國企業,竟然反向操作,灑下大筆金錢拓通路、買專利、請代言、砸廣告、玩併購、用公關、買媒體。資本就是要用來花的啊,束手綁腳的不敢花錢,根本不是資本主義的信徒。沒有投資,沒有報酬,這正是投資報酬的真正涵義。

因此,我們看到跨國外送平臺的三階段發展策略。首先,投資、多投資、更多投資,讓自己在合作商家、外送員、系統、app、知名度、品牌好感度、媒體影響力,方方面面,築起難以攀越的高牆,本地業者在資本有限,以及資本運用觀念保守的情況下,只能望之興嘆。

其次,大手筆促銷,吸收更多合作商家,以及吸引更多首次使用者。當然,給外送員的報酬也名目衆多。在這個重要的第二階段,讓利,絕不手軟,要讓到使用者黏着,要讓到合作者交心,要讓到競爭者會怕。

回想幾年前蝦皮初來臺灣,用豪奢的讓利手段打趴本地電商平臺,其大手筆資本支出的勇氣,本地業者真的還沒來得及領悟,就慘遭掠奪。人家視資本爲武器,而非必須死守緊抱的老本,遠非臺灣業者能及。

最後,當同類型競爭者或丟兵棄甲,或尋求出售股權給富爸爸,或轉型物流配送與代購,以避其鋒。同時消費者已經習慣滑出吳先生或傅先生,這兩位先生狂佔9成本地市場後,合作商家再怎麼抱怨抽成太高,外送員再怎麼埋怨無法成爲僱傭關係,平臺業者已經沒有道理予以理會了,因爲人家投入如此巨大的資本,建立起有利的遊戲規則,是該堅持利潤回報的時候了。

還記得投資報酬吧,它的真實意義是:投資,不一定有報酬;敢投資,有一定的報酬;敢大投資,才能享有掠奪式的報酬!資本主義,就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