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武統臺灣?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還有第三條道路可選

(原標題:會不會武統臺灣?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還有第三條道路可選

【編者按】

隨着民進黨當局在“臺獨道路上越走越遠,在美國印太戰略”的“鼓鼓”下,蔡英文錯誤估計當前兩岸形勢,將臺灣帶進窮兵黷武和“倚美謀獨”之路,將臺海局勢面臨“兵險戰危”。加上國民黨也在兩岸關係立場上趨近民進黨,讓和平統一前景基本喪失。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但如何實現統一?以下是國臺辦原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先生,就當前臺海形勢和未來統一之路,爲人民政協報讀者獨家撰寫的重量級文章。

最近一個時期,由於美國頻繁打“臺灣牌”,不斷售臺先進武器,提升美臺關係的官方性質,使得島內“臺獨”分裂勢力氣焰囂張,在“臺獨”道路上越走越遠。爲了遏制“臺獨”,解放軍近期分別在大陸沿海四個海域舉行高強度的陸海空實戰化演練,解放軍空軍飛機抵近海峽中線繞臺巡邏,兩岸似乎有點劍拔弩張,讓人有一觸即發的感覺。與此同時,大陸主張武統的聲浪日趨高漲,希望儘快動用武力拿下臺灣。究竟如何看待目前這種日益嚴峻的臺海形勢?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已經成爲一個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

國臺辦原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

美臺互相利用是導致臺海形勢緊張的根本原因

近年來,美國特朗普政府爲了對華推行強硬遏制戰略,頻繁打臺灣牌,利用臺灣問題向我施壓。他們除了大規模售臺先進的、進攻性的武器裝備,公然派衛生部長、副國務卿訪臺,不斷提升美臺之間的官方、半官方關係性質,美國國會還先後通過了一系列明顯干涉中國內政的涉臺法律文件,刻意向“臺獨”分裂勢力傳遞錯誤訊號,給蔡英文當局壯膽。目前美國的對臺戰略目標也出現重大調整,由原來的儘量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變成現在的蓄意在臺海地區製造軍事緊張局勢;對臺政策上由原來的“不支持臺獨”,改爲縱容、鼓勵“臺獨”勢力的分裂活動;對華由原來的“恪守一箇中國政策”,變爲不斷衝撞一中底線;美臺關係由原來的純民間性質變爲準官方、半官方。

蔡英文當局對美國拉擡美臺之間關係受寵若驚,把美國對華推行強硬遏制戰略視爲密切臺美關係的難得機會,心甘情願地充當美國對華遏制戰略的棋子,而且主動投懷送抱,徹底倒向美國,被美國深度控制。蔡英文深知完全依靠臺灣自身力量已經無法與大陸抗衡,企圖通過投靠美國、藉助美國力量來抗拒兩岸統一,通過打擦邊球、切香腸方式一步步謀求“臺灣獨立”。爲此,蔡英文當局在島內不斷煽動對大陸的敵對情緒,限制兩岸民間交流,打壓主張與大陸交流合作的組織和個人,動輒扣上“中共代理人”帽子,大搞綠色恐怖。蔡英文“依美抗中、以武謀獨”的圖謀,導致臺海局勢陷入70年來最爲嚴峻複雜的局面。由此可見,美國爲了遏制中國千方百計利用臺灣問題給我製造困擾,民進黨當局爲了實現“臺獨”分裂目標不惜引狼入室,充當漢奸,甚至挑釁大陸,是目前臺海局勢趨向緊張的根本原因。

其實,民進黨當局不惜花費巨資,通過購買美國先進武器來抗拒統一、尋求保護,是不可能的。因爲今天的臺灣,與大陸之間在綜合實力上差距已經非常懸殊,向美國購買再多的武器,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陸強臺弱的戰略格局和臺灣在軍事上的劣勢。一旦臺海出現軍事衝突,儘管兩岸都會蒙受不同程度的損失,但對臺灣來講是不可承受之重,美國屆時將坐收漁翁之利。

關於“和統”與“武統”兩者之間關係

40年前,鄧小平同志提出和平統一的對臺方針,代替之前30年一直堅持的武力解放臺灣的方針。應該說當時提出和平統一的對臺方針是正確的,因爲當時臺灣是國民黨執政、蔣經國一人拍板,而且蔣經國在堅持一箇中國、主張國家統一立場上與大陸一致。所以在當時提出“爭取國共談判、和平統一中國”,也是有現實可行性的。從客觀效果來看,堅持和平統一對臺方針,爲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包括軍隊建設,爭取到了非常寶貴的40年時間。

但現在臺灣島內的情況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和平統一的可能性正在減小。因爲第一,“臺獨”勢力已經在臺灣坐大,主張“臺獨”的民進黨由臺下走到臺上,並在臺灣全面執政,反對“臺獨”的國民黨失去制衡能力。第二,臺灣島內黨派紛爭,現在臺灣的任何政黨都不能代表臺灣人民與大陸談判統一問題。第三,現在臺灣執政的民進黨蔡英文連“兩岸一中”都不承認,不大可能來跟大陸談統一。

那麼,解決臺灣問題是否只有通過戰爭來解決?我覺得還有第三條道路可供選擇,那就是我曾經提出過的“北平模式”,以戰迫和,以武促統,兵臨城下,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縮小代價。但無論如何,不動用軍事武力這個手段,光是依靠政治談判、民間交流、一味讓利,可能難以達到實現兩岸統一的目的。當然,無論將來是和統還是武統,爭取臺灣民心、做臺灣人民的工作還是要堅持,該談判的時候還是要談,兩岸民間交流也還要繼續推動,惠臺政策也還要實行,但我們應該明白,從分裂走向統一,關鍵是靠實力,這也是一個硬道理。但即便如此,目前我們還是要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去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做到仁至義盡,直到最後一刻,同時一定要做好隨時粉碎“臺獨”分裂圖謀的充分準備,這樣我們既佔據了道義制高點,也能以不變應萬變,牢牢把握戰略主動權。

解決臺灣問題是否需要使用武力,什麼時候使用武力,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問題,而是一個具有戰略性、全局性的政治問題,而且和平統一與武力問題本身是一個一體兩面、互相聯繫的辯證關係。鄧小平同志在當年提出和平統一方針時,有一個非常完整的論述,即:爭取通過國共談判、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但絕不能承諾放棄對臺使用武力。如果放棄了對臺使用武力,反而會使得和平統一不可能。由此我們可以清楚看出,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統一方針,是有前提的,是有條件的,是和武力密切聯繫在一起的。我們在爭取和平統一時絕不能放棄使用武力,在迫不得已使用武力時,也不能忽略了爭取民心,始終要堅持“攻心爲上、攻城爲下”。

關於實現祖國統一的時機選擇問題

當前在統一時機問題上大致有以下三種不同看法。一種是認爲不要急、慢慢來,等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只要大陸經濟實力發展到今天美國這樣程度,臺灣自然會與大陸統一。第二種是先解決臺灣問題,再集中精力發展經濟,長痛不如短痛,現在就應動用武力把臺灣問題一勞永逸地徹底解決,讓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第三種主張解決臺灣問題既要有緊迫感,但也不能操之過急,既要有信心,更要有一定耐心,把握戰略主動,尋找一個對我最佳的、起碼對我相對有利的時機。實現祖國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最大夢想,也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1月2日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大會上提出的“五點主張”,實際上已經對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作出了一個戰略安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到潮州視察海軍陸戰隊時特別強調指出:“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備戰打仗上,保持高度戒備狀態。”中國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基本具備瞭解決臺灣問題的實力和條件,也有隨時粉碎“臺獨”分裂圖謀的充分準備,臺灣“獨立”已經沒有可能。正因爲我們有了這樣一種底氣,我們可以更加從容地來解決臺灣問題。

如何看待國民黨近期的兩岸政策調整

國民黨因爲最近在臺灣“立法院”提出要求美臺“復交”和請求美國“協防颱灣”兩個提案,引發大陸同胞熱議,普遍認爲國民黨的大陸政策已經作出重大調整,國民黨傳統的統獨立場已經發生質變,即由原來的“一箇中國、各自表述”,變爲公開尋求“兩個中國”並存。堅持一箇中國原則、謀求國家統一(即“九二共識”),是過去很長一個時期我們與國民黨之間最爲重要的基本共識。從馬英九提出“不統、不獨”後,這個共識就已經打折扣。現在國民黨不僅不謀求統一,而且連一箇中國原則也棄守,確實是一個嚴重問題。連民進黨當局的“外交部長”吳釗燮都表示目前不尋求與美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國民黨卻提出臺美“復交”案,真的有點荒腔走板

國民黨因爲近年來在臺灣兩次重要選舉失敗,黨內要求進行徹底改革和年輕化呼聲十分強烈。遺憾的是,國民黨沒有正確的總結經驗教訓,把兩次敗選的主要原因歸咎爲“九二共識”,顯然是開錯了藥方。其實國民黨敗選的主因,首先在於國民黨內部不團結,形不成合力,其次是國民黨提不出有別於民進黨的、能獲得廣大選民認同的論述。今年3月48歲的少壯派江啓臣當選國民黨主席後,成立了“改革委員會”,並提出了兩岸政策的“新論述”,即所謂的“四大支柱”。“新論述”首先認爲“九二共識”已經完成歷史使命,明確表示不接受“一國兩制”,要求大陸承認“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還要求恢復臺灣在聯合國的席位,“在親美的基礎上維持與大陸的和平穩定”。看來這不是病急亂投醫的問題,確實已經迷失方向,病得不輕。

國民黨是一個具有126年曆史、橫跨了三個世紀的百年老店,現在正處於新老交替的過程中。從大局出發,目前我們還是要團結爭取國民黨,國民黨廣大黨員包括多數元老級人物,有不少還是主張堅持“九二共識”立場,主張發展與大陸關係。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既要和國民黨內放棄一箇中國原則的現象作堅決鬥爭,同時還要團結國民黨內的有識之士,共同反對“臺獨”分裂。

(作者爲國臺辦原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

武統臺灣?國臺辦原副主任重磅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