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銀行業證券風險低

圖/經濟日報提供

近期美國銀行業掀倒閉潮,包括矽谷銀行(SVB)、Signature Bank和第一共和銀倒閉事件,皆引發全球銀行股加劇震盪。市場憂心,亞洲銀行業是否也會引發骨牌效應?根據國際兩大信評對亞太區銀行業的最新看法,多爲穩定、正向評價。惠譽信評更點名,臺灣銀行業面臨的證券風險在多數國家中偏低。

惠譽團隊探討亞洲哪些國家的銀行正面臨證券風險,分析師提到,在新興市場中,證券持有量較高的包含印度、泰國、菲律賓和中國大陸等國;而成熟市場中,日本、香港、韓國、臺灣和新加坡的證券持有量較高,比重多超過資產的20%,而且流動性一直很強勁,但銀行在將資金用於客戶貸款方面面臨挑戰。

惠譽認爲,上述國家銀行大部分資金部位已反映迄今爲止利率上升的影響,而未實現損失普遍較低,例如在臺灣,有幾家銀行已通過籌集額外資金,積極應對升息對資本的影響。

惠譽評級表示,亞太地區經濟體的持續強勢,將有利於該地區銀行信用狀況的穩定,對亞太地區銀行發行違約評級、經營環境和行業前景的展望等,給予穩定或中性看法,與疫情前的歷史常態相比,該地區的經濟增長將保持相對強勁。

此外,標準普爾全球評級發佈2023年第2季亞太金融機構監測報告,其認爲銀行倒閉傳染風險正在消退,由於亞太地區的銀行能夠承受更高的融資成本,和全球銀行市場波動帶來的其他連鎖反應。

標普全球評級表示,亞太地區銀行將能承受近期美國區域銀行業壓力,或近期收購瑞士信貸後來自歐洲的連鎖反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