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語言政策 肥了補教業者

圖爲全美語教學幼稚園中的小朋友的上課情形。 (本報資料照片

雙語國家政策」要玩真的,請蔡政府拿出態度,深思熟慮打造出一個好的環境。現在連拿到立法院討論都不敢,只敢夾在修正草案裡靜待60天公告期過去,把幼兒當白老鼠,把家長當「盤仔」;災難式的修法除了肥了補教業者,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學者們15、16年前花了大力氣國內國外資料,訪談專家或是做大規模問卷調查,甚至花了2年拍攝紀錄片,去探討幼兒是否有必要學美語,才建立了現在《幼兒園課綱》裡「先母語、後國語、再外語」的語言政策,9年一貫到12年國教也都寫着小學三年級才學英語

結果總統賴清德一個「2030雙語國家政策」下來,直接指揮教育部修改《幼兒教保及照顧服務實施準則》,完全沒有專業討論、不顧過去法規脈絡、更不管現在跟以前的政策矛盾,粗暴行政,難怪被痛批爲「幼教版的萊豬案」。

中央的政策是「先母語、後國語、再外語」,國小三年級才學英文,現在卻又打算開放幼稚園可以教英文;教育部自己的法規矛盾也就算了,各部會還自行其是。文化部的《國家語言法》說,學童先學自己的國家語言,而這裡的國家語言指「臺灣各固有族羣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連手語都包括!

此外,原民會推沉浸式族語、客委會推沉浸式客語,幼兒是有幾個腦袋、可以接受幾種語言?這不是要幼兒錯亂嗎?

臺師大英語系退休教授週中天曾經研究日本的英語教育政策及課程規畫情形,發現日本在面臨西方強勢而遭致挫敗時,部分領導人士主張吸取西方文化,甚至拋棄原有語文而不惜的自卑焦慮心態。果真如此,那臺灣混亂的語言政策又體現了我們怎樣的心靈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