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讀寫教學應迴歸課本,但不能止於課本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祝芷卉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在現代語文教學中,寫作是一大難題。爲了快速提高學生的寫作分數,很多老師傾向於走套路傳授捷徑,學生也成了生產千篇一律作文機器。“高考作文閱卷組長公然販賣打分標準”“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晦澀難懂”等問題,反映出當前作文教學的功利主義和唯分數主義傾向。作文教學過度注重規範表達和形式學習,可能會導致一千個學生心中只有一個哈姆雷特。基礎讀寫教學當迴歸課本,重視課本閱讀,走文學素養培養的傳統路徑

傳統讀寫教育模式,注重學生識文斷字能力的培養,通過反覆閱讀和寫作,提高學生對文句運用熟練度和匹配敏感度。文字是社會性交流產物,除去課堂的閱讀技巧提點學習,還需要課外習作訓練。從“能說便會吟,能吟便會寫”及“六歲能文,七步成詩”的故事可以看出,寫作往往是個人內心意志的表達,並沒有太多條條框框

課堂教學是學生寫作技能培養的主要路徑。中小學生熟讀經典文章、背誦古詩詞、遣詞造句,初高中生學習深度閱讀理解、分析中心思想,看似循規蹈矩,實則走向了歧途。過度注重規範的培養,偏重課堂教學的學習模式,把學生的讀寫體驗限制在以教科書直徑的讀寫活動,甚至試圖通過片段背誦和分析文章中心思想掌握經典範本,脫離了語言學習的表意性本質

這與考覈標準一元化不無關係,隨之而來的是層出不窮的應試技巧、純知識點講解和範文模板教學。殊不知,文章的靈動很大程度上體現於文與質的平衡搭配。《論語·雍也》提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無論文風質樸華美,文質相濟纔是經典文章的學習要義。就當下的教學實際來看,語文教學過多關注規範學習,忽視了學生課外非正式自主學習和觀察能力的培養。

當前,相關部門、學校及教師已意識到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對讀寫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在推行過程中過於注重交互性,讀寫課成了“才藝展示課”“影視欣賞課”等,忽視了讀寫訓練應當以文本爲中心這一原則,不能正確區分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

讀寫訓練要回歸課本,但不能止於課本。課堂是學習知識的主陣地,教師不僅要帶動課堂氣氛,還要善於運用教材。語文教材選文一直要求“文質兼美”,且風格各異,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教材中領悟語言表達的靈動。同時,教師還要設置交流環節,讓讀寫課成爲學生分享生活體驗的場合。課堂外,教師可以多佈置一些體驗作業,讓學生認識世界、遊歷自然、感受四季,隨時隨地記錄經歷的事件和思想生長的軌跡;還可以讓學生多渠道感受語言的魅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