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繪就發展新圖景

【編者按】 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啓。在此節點舉行的全國兩會,無疑承載了更多意義和期待。一張藍圖,一份願景,“十四五”的中國,令人期待!3月4日起,人民網推出“開局十四五·代表委員說”系列報道,帶您一起聆聽兩會“好聲音”,暢想“十四五”美好新生活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這些“鄉村振興”話題關鍵詞成爲代表委員熱議焦點。製圖:李源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鄉村振興”話題熱度不減。“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提升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平”“紮實推進農村改革和鄉村建設”……圍繞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劃出的重點,代表委員們進行了熱烈探討。

保障糧食安全 抓住種子耕地是關鍵

“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均強調要確保糧食安全。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把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作爲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凸顯了糧食安全在“三農”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我國糧食生產實現17連豐,但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還沒有改變。”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政協主席黃建盛認爲,只有堅持發展現代農業,深入貫徹“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切實保護耕地、振興種業、調動種糧積極性、加大科技支撐力度,纔能有效抵禦風險挑戰,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保障糧食安全,種子是關鍵。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優良品種選育推廣,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中國雖是種質資源大國,但還不是種質資源強國。資源豐富,但創新利用效率不高。”四川農業大學校長吳德委員認爲,種子是種植業的生命線和發動機,應持續推動相關領域自主科技的創新、應用,實施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真正實現“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國人大代表高春豔建議,推進種質資源收集、鑑定、創新工作,暢通種企品種審定的通道,開通綠色通道,加快專用型品種的選育。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和質量,完善灌溉設施,強化耕地保護,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嚴守紅線,保住農業命根子。”黃建盛委員指出,要進一步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堅決守住18億畝紅線。把黑土地保護上升爲國家戰略,由試點變爲全面覆蓋。加強耕地質量科學創新,爲耕地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撐。通過秸稈還田、輪作休耕等措施保護黑土,永續利用。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指出,“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提升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平”。

“實現從脫貧到致富,仍將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涼山州人大常委會主任達久木甲坦言,涼山州脫貧地區產業發展基礎還較脆弱,農村人才仍比較缺乏,人居環境治理尚待加強,羣衆內生動力還未完全激發,基層組織建設還比較薄弱。他建議,創建全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示範區,加大產業發展支持力度、務工就業、鄉村建設和治理、幫扶力量和人才隊伍等長效政策支持力度。

安徽省定遠縣吳圩鎮西孔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王萌萌代表認爲,應首先做好思想觀念的有效銜接,尤其要關注人的全面發展特別是思想建設,推動農民羣衆實現由“被動扶”向“主動興”的轉型。

建立健全對易返貧致貧人口的監測機制,對脫貧縣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至關重要。河北省靈壽縣南營鄉車谷砣村黨支部書記陳春芳代表建議,一方面要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加強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另一方面,要建立並完善產業、就業、教育、醫療等長效幫扶機制,讓脫貧成效更加可持續。

“因地制宜,精準謀劃產業項目,配備專業人才,將長期項目和短期項目相結合,以找準市場銷路爲突破口,確保項目可持續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寧啓水建議,政府和金融部門整合資金,加大對鄉村產業的專項扶持力度,如小額信貸、產業資金投入等,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確保不返貧。

“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的有效銜接、平穩過渡很重要,要做到靶心不轉、頻道不換。”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陳萌山委員表示,既要大力推廣成熟的經驗舉措,又要不斷創新完善體制機制,組織開展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幫扶和東西部協作,創新幫扶方式,加強鼓勵和支持,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支持脫貧地區鄉村振興。

抓好人才建設 使振興動力不枯竭

發現人才、重用人才、留住人才,才能爲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如何破解人才制約問題,成爲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人才興旺,產業才能興旺。”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盤州市巖博村黨委書記餘留芬坦言,當前農村基層存在人才匱乏等問題,一方面是由於收入待遇普遍較低,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也因爲針對基層人才的培訓力度不夠。

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既需要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培養,也需要能工巧匠、鄉土藝術家的挖掘。

“引才引智並重,常態化開展城鄉人才流動,暢通鄉村基層人才向上流動渠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聯通市場部總經理唐永博認爲,應積極營造寬厚包容、人盡其才的用人環境,完善引進機制,明確引進方向,吸納專門實用人才,注重人才迴流,鼓勵返鄉創業。在用地住房、稅費減免、金融服務等方面給予扶持,完善市場化獎勵辦法。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朱曉進建議,優化農村職業教育管理規劃佈局。引導鼓勵有條件的部分省內高校增設涉農涉鄉專業,主動對接各地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需求,提供高端人才支撐。

“加快構建推進鄉村振興的人才體系,要在培訓上加大力度。”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黔西南州委副書記、州長楊永英人認爲,聚焦鄉村振興勞動力的素質需求,對鄉村現有的勞動力進行種植業、養殖業、服務業的技能培訓。儘量搭建好平臺,引進一批熱愛家鄉、熱愛農業、熱愛農民的高層次人才,使之成爲鄉村振興的經營性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荊門市市長孫兵建議“兩端發力”,一方面,加大優秀人才下派力度,選派一批懂規劃、懂經營、懂技術的專業人才,脫產包片駐村;另一方面,疏通能人回鄉任職的瓶頸,從戶籍、待遇等方面入手,破除制度障礙。

以農民爲本 打造宜居宜業新鄉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的提法,引起廣泛關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要紮實推進農村改革和鄉村建設。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從生產到生活,離開了綠色,鄉村就失去了本色。讓村莊乾淨整潔、鄉愁得以安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呂文豔說。

全國政協委員釋妙江建議,要加大農村生態環保資金投入,加快補齊農村生態環保的短板和弱項。堅持規劃引領,加快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全面解決飲水安全問題。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推進村級垃圾收集轉運處理設施項目建設,全面整治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加快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持續推進“廁所革命”行動,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不斷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和成色。

“鄉村建設是爲農民建的,要尊重農民的意見,遵循鄉村發展規律,保留鄉村特色風貌,不搞縮小版的城市。”安徽省潛山市黃鋪鎮黃鋪村黨委書記王紹南代表說,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關鍵是規劃先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也要“兩手抓”。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支撐。”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建軍認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新起點,要把握比較化勢,以需求牽引供給,以供給創造需求。同時,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尊重規律、從容建設,探索鄉村環境整治模式,外修顏值、內修氣質,讓鄉村真正體現生態美、環境美、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