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因素不斷積累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漲
圖蟲創意/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11月20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走強,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收盤報7.1747,較上一交易日大漲718個基點。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1612,創2023年8月11日以來最高,調升116個基點,調升幅度創2023年9月12日以來最大。
今年以來,美元利率水平高企,全球避險情緒上升,推動美元指數升至2003年以來較高水平,帶動非美元貨幣對美元集體貶值。對於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強,市場機構普遍認爲主要受美元單邊走弱、國內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政策面利好驅動等多個因素疊加影響所致。
一方面,近期美國發布的10月通脹數據、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均超預期回落,美元指數快速回落。Wind數據顯示,美元指數已從11月1日的106.66跌至11月17日的103.82。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高瑞東表示,目前市場預期美聯儲仍維持鷹派立場,但不會選擇再度加息,對明年降息的預期也隨之升溫。 另一方面,10月以來,我國多數生產需求指標同比增速回升,就業物價總體穩定,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總體上看,經濟運行延續了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把今年的經濟增速調高到5.4%。
“向後看,美國經濟基本面或將繼續走弱,而國內經濟企穩向好的信號已愈發明確。”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執行所長趙偉表示,10月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回落至46.7%,就業市場出現鬆動。而國內庫存正處絕對低位,疊加實際利率下行,經濟企穩向上信號愈加明確。隨着萬億國債增發、廣義財政支出加速,將爲經濟進一步注入上行動能。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也在近日明確指出,未來,隨着國內各項政策精準發力、落地落實,積極因素不斷積累,經濟基本面對外匯市場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鞏固。此外,市場普遍認爲美聯儲加息週期已接近終點,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外溢影響將有所緩和。在內外部環境持續改善下,我國外匯市場和跨境資金流動有望繼續保持平穩運行態勢。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董琦指出,10月下旬以來,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較快下行。美債收益率會影響到全球資本流動,美債收益率持續下降將導致資本從美國流出,從而對其他國家資產產生相對的估值提振效應。
趙偉表示,人民幣匯率走強,有利於國內市場資金風險偏好的提高。隨着匯率轉向,北上資金有望企穩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