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備戰ETF互聯互通 部分產品符合遴選要求
(原標題:摸底逾30家基金公司備戰ETF互聯互通:增加供給 部分產品符合遴選要求)
爲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以下簡稱“互聯互通”),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共同發展,5月27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稱,原則同意兩地交易所將符合條件的交易型開放式基金(ETF)納入互聯互通。同日,滬深交易所就ETF納入互聯互通標的相關規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證券日報》記者連線逾30家基金公司獲悉,部分公司已爲ETF納入互聯互通做了充分準備,以行動呼應高水平雙向開放;另有部分公司預計境外投資者或偏愛行業主題ETF,部分產品符合遴選要求。
基金公司紛紛行動
市場對ETF納入互聯互通的呼聲已久。
作爲目前內地管理權益ETF資產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華夏基金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於ETF納入互聯互通,公司從項目的可行性論證、落地的業務制度安排、技術系統準備、人才儲備、市場調研、銷售渠道溝通等方面已做了充分準備。截至2022年一季度,華夏基金已上市63只ETF,管理規模超2000億元,形成了以上證50ETF、滬深300ETF爲旗艦,以新能源車ETF、5GETF、芯片ETF、碳中和ETF爲代表的權益產品體系,能夠在ETF納入互聯互通後,爲北向投資者提供豐富的ETF產品供給。
申萬菱信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監趙兵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申萬菱信基金現有上證50ETF、創新100ETF、新能源龍頭ETF等產品。接下來,公司將根據滬深交易所公佈的篩選標準,結合對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研判,前瞻性地做好指數研發和產品佈局。”
博時基金方面向記者透露,“公司有符合條件的相關產品,後續將積極與滬深交易所溝通,根據境外投資者需求爲他們提供新的投資工具。”
“興銀基金高水平打造指數業務團隊,以國際化視野佈局產品線,精細化管理運作,力爭成爲境內外投資者ETF一站式投資平臺。”興銀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陳龍如是說。
此外,部分受訪基金公司認爲,ETF納入互聯互通後,內地市場獨有的細分行業和熱門賽道ETF將具有較大吸引力。
陳龍預判,ETF納入互聯互通初期,外資或將關注兩大類ETF:一是特色性足的行業主題ETF,如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新能源電池產業,以捕捉中國成長機遇;二是代表性高的綜合寬基類ETF,爲A股整體配置工具。
華泰柏瑞基金指數投資部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光伏、稀土等行業主題ETF,所投資的均爲內地優勢產業,相對全球其他市場而言,標的較爲稀缺,若納入互聯互通標的,或可憑藉較好的流動性解決境外投資者投資渠道問題。”
“總體能代表內地核心資產或在全球產業鏈中影響深遠的行業,所對應的ETF相對受青睞程度會較高,如上證50ETF、滬深300ETF及光伏ETF、新能源ETF等。”趙兵介紹,申萬菱信基金在指數產品和ETF產品方面佈局較早;同時,公司在量化研究領域也有較好的市場口碑,能夠在指數優化和客戶投研服務上提供全方位支持。
中金基金相關人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爲,“中金基金在進行ETF產品佈局時格外關注產品的長期配置價值,這與互聯互通的業務特徵和潛在投資需求較爲契合,公司管理的質量ETF及發行中的科技先鋒ETF均可被視爲滿足此類特徵的代表性產品。”
“對於基金行業而言,ETF納入互聯互通是新的發展機會。”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一方面,若境外投資者加大基金投資力度,有望爲市場帶來新的增量資金,提高市場整體容量和活力;另一方面,國際業務突出的基金管理人可以靈活佈局,根據境外投資者需求規劃設計ETF產品,提升產品規模和流動性,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力。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基金分析師孫桂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將進一步增強我國資本市場活力和流動性,外資奉行價值投資理念也有助於降低我國資本市場的波動性,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