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魯的成功無法用數據描繪

本報記者 沈雷

1998年首奪世界盃的那支法國隊,或許只有一個槽點——主力中鋒吉瓦什實在太糟糕了,顆粒無收,在場上幾乎毫無存在感。有趣的是,20年後再次登頂世界盃,法國隊正印中鋒仍然交出了零進球的答卷,但沒人會質疑吉魯,只要看過法國隊的比賽,就會明白他在隊伍裡的重要作用。

四年後,在今天凌晨結束的這場對波蘭隊的八分之一決賽裡,吉魯再次展現了自己的重要性——第44分鐘,他爲法國隊首開紀錄,讓一度有些急躁的球隊釋放壓力;30分鐘後的第二球纔是對其戰術作用的最好描述,在反擊中漂亮地停球,並轉移給右路插上的登貝萊,隨即以教科書般的跑動帶開兩位中衛,爲姆巴佩拉開巨大的空間

本場比賽進球,是吉魯出戰三次世界盃首次在淘汰賽破門,也令他以52球超越亨利成爲法國隊史得分王。吉魯與亨利不是一個類型前鋒,從職業生涯進球數據角度而言,甚至可說並非一個級別。他能打入匪夷所思的進球,也會錯過最簡單的機會,更不具備亨利那樣一個人解決比賽的能力

足球比賽無法完全用數據解讀。正如同法國對波蘭一戰的第二球,從技術統計中,吉魯只會被記下一次傳球成功與幾十米跑動距離,但恰恰是數據無法表述的無球跑動使得他創造出這個黃金機會。這既是團隊默契的體現,也是個人球商的展示。

德尚的這支法國隊陣中,吉魯就是前場最重要的支點,他需要背身做球,需要策應分球,更需要用身體和跑動去帶開對手的防線,把機會留給身後的姆巴佩、格里茲曼。德尚花了一些時間才確認這一點——在帶隊出戰的第一屆世界盃裡,他將主力中鋒的位置授予本澤馬。比吉魯小1歲的皇馬前鋒不僅效力豪門,還有更華麗的進攻數據,在德尚麾下場次有限的國家隊比賽裡,也不可謂不努力。但本澤馬與全隊融合度就是不如吉魯,這在失敗的兩屆大賽裡(2014年世界盃和2021年歐洲盃)體現無疑。

球員與戰術互相成就,吉魯便是最典型例子。無法用數據描繪出重要性的吉魯,最終以刷新數據的方式將自己的名字載入史冊,這是一份額外的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