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審查有眉目 智慧局內部試行AI專利分類

面對AI浪潮專利師公理事長林宗宏呼籲政府,及早擬定短中長期輔助審查策略,並釐清以後人工智能發明專利權權利歸屬。(圖:專利師公會提供)

面對AI人工智能來臨,目前還在用人工審查的專利、商標案審查流程,未來可能被顛覆。今天有業者呼籲政府及早研擬「AI智慧財產權保護政策」,並引進智能輔助專利商標審查。對此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表示,已在內部開始用AI軟體試行專利分類篩檢,但是成功率只有「三選一」,正確率仍低,「這條路還很漫長」。

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今天向政府提出諸多建言,其中一個重點是「研擬AI智財保護」。事實上,AI是一個全新的專利保護觀念例,例如以後利用人工智能開發出一項新發明,這到底算是機器功勞?還是參與開發人工智能者的功勞?如何界定其衍生權利,對全世界是一大考驗

專利公會理事長林宗宏認爲,應該確認人工智能僅能處於輔助地位權責歸屬,避免智慧財產淪爲冰冷空洞數據。至於AI扮演輔助專利商標審查的角色則要開始做,這部分日本已經進行。畢竟,現在人工審查,時間上比較久,再來因專利審查複雜,人員也可能沒細查讓它過,引進AI,既可以提升速度,且提高準確率

建議,政府應該有短中長期發展目標,從客服應答,到圖片預審,再到全由人工智能判斷申請案的專利性與可註冊性。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局長洪淑敏說明,AI潮流全世界各國都在看,智慧局也已開始在內部試行,以AI軟體讓其爲專利分類篩選。但目前正確率只有「三選一」程度,未達98%準確率以前不可能正式推行。其他像是「以圖找圖」,用商標LOGO在資料庫裡面找出相似性者,協助審查,也是未來方向,但一樣是準確率問題

她強調:「(AI)這條路還很漫長。」,不過準備功夫還是要做,智慧局今年1月已經在審查端要求先在每個案子上建立檢索式,留給以後機器學習線索之用,資料庫會先建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