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賠錢煙霧彈 長庚派系內鬥引爆急診醫師集體請辭

▲長庚急診醫師集體請辭風波延燒。(圖/記者嚴雲岑攝)

文/楊惠君

林口長庚醫院爆發創院史上最大的急診醫師集體請辭潮,副院長溫明賢證實,23位主治醫師已提離職單,院方正極力挽留,「絕不影響急診品質」。不過亦有內部消息指稱,請辭人數上達40人,「提辭呈的人數是逐漸增加、並非變少。」

該事件導火線起於長庚急診醫學部前任部主任、長庚診所院長陳日昌及現任林口長庚急診醫學部部主任邱德發,雙雙被院方冠上「急診賠錢」、「上班時數過少」,以「管理疏失」爲由遭免職。熟知長庚的人士透露,其系因原本統籌整個長庚集團急診部的陳日昌與決策委員會主任李石派系間的鬥爭,爲逼退陳日昌採取一連串的手段。

長庚醫院服務30年,6月底便可申請退休,竟遭院方免職的陳日昌,還曾因優化長庚急診管理獲頒衛福部的「三等衛生獎章」,亦有人指出,他「個人鋒頭太健」、每每獲獎都未「彰顯院方」。

爲何急診醫師特別團結?

與陳日昌是中國醫藥大學時期同學、童綜合急診部執行長盧立華指出,陳日昌在國內急救加護科地位與影響力十分深厚,長庚急診病人及醫師人力都是全國最高,「估計有3分之1的國內急診醫師,都曾經由陳日昌培養出來。」急診醫學界私下也提到,「過去急診醫學會理事長,陳日昌要挺誰、誰就會當選。」

因此,長庚要拔掉陳日昌,整個急診的後輩集體辭職力挺。有急診醫師提到,急診科和其他科不同,其他科之間可能爲了搶業績互鬥,「因爲病人看了你、就不會看我」,但急診不是講求業績制、都是領固定薪,依目前急診主治級醫師上班15天、180個小時的正常班,平均可領30-50萬月薪左右,醫學中心會再加計論文發表等參數,有可能更高。

特別是,長庚醫院科別獨立營運,科部主任的權力更大,如果主任願意把利潤與年輕醫師共享,收入就會更好,所以,主任是誰、嚴重關乎年輕醫師的前途和「錢途」。

盧立華提到,陳日昌是很有企圖心和宏觀的醫師,在他任內規畫急診次專科發展災難醫學、空中緊急救護等,「醫院有遠景藍圖,年輕醫師纔會願意投入。」

另有醫界人士指出,長庚明着要縮減急診留觀病牀,從現行166牀、減至100牀,提高流轉率、加速急診處理,實質上,可能也把原本空間挪給他科使用,「等於縮減急診勢力範圍」,急診醫師當然反彈。

▼前長庚體系急診醫學部部主任陳日昌。(圖/陳日昌提供)

大醫院急診賠錢嗎?

急診真的是醫院賠錢貨嗎?也曾是臺大急診醫師、創傷醫學部主任的臺北巿長柯文哲說得直白,如果白飯不賣的話,其他菜也賣不好。

中小醫院急診人稀稀落落、卻要聘24小時的醫師、護理師、檢驗人員、藥劑師,當然是「入不敷出」,所以中小醫院急診常由大醫院支援。但醫學中心級的急診,真是賠錢單位嗎?「其實光以最簡單的血液生化檢驗來說,健保一個給付50元、成本不到3元,像長庚這個全國急診量最大的醫院,病人一直來、機器一直跑、等於錢一直來,怎麼可能會賠錢;問題是,現在醫院把檢驗收入歸檢驗科X光檢驗歸放射線科收入,急診使用儀器的成本還要和醫院拆帳,但沒有急診病人來、這些檢驗的錢、醫院賺得到嗎?」

事實上,急診醫師集體摃上醫院,長庚醫院不是國內頭一遭,1995年健保局(現改製爲健保署)實施三級醫療,要求強制轉診,當年馬偕醫院估計外科病人恐會減少,外科住醫院醫師減招,竟然只招到1名外科住院醫師,外科人力受影響,要求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都不要輪急診,當年馬偕高層覈准外科要求,結果急診醫師幾乎要上到200多小時的班,受不了下,不願與院方續約、並要求要招到「26個主治級急診醫師」,7名急診主治醫師遲不簽約,一直到最後關頭院方纔妥協。

曾參與當年「不服從革命」的盧立華說,「當年馬偕院長評估,急診若聘足26個主治醫師,薪水正好就吃掉整個急診的收入,不可能合算。但是,有醫師、纔會有病人,後來馬偕建立完整急診主治醫師制度,也吸引國內一批優秀急診醫師加入,急診業務就蒸蒸日上,院方哪裡會賠錢。」

失去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資格損失慘重

此外,盧立華也認爲,「急診是各科訓練重要的基地,內、外科年輕醫師若不去急診受訓,在臨牀上看診可能會失去緊急處置的能力。」

國內一些急診醫師也認爲,長庚院方最終也會和急診醫師妥協。若急診專科醫師人數或能力不足,對於醫院發展影響甚鉅。醫學中心必須同時爲「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儘管林口長庚醫院依規定急診科醫師需配置41人,目前主治級醫師有58人,但主任邱德發免職後,若由其他科別醫師暫代急診主任,也將不符「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規定主任需爲急救加護專科,若失去「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資格、根本無法接受醫學中心的評鑑,不僅重創醫院聲譽、連帶健保給付縮水、影響未來發展,「長庚應該不會讓那個情況發生。」

【延伸閱讀】《減縮急診留觀牀是好是壞?爆量長庚急診創造過的「世界奇觀」...》

本文經授權轉自:民報《急診賠錢只是煙霧彈 長庚派系內鬥引爆急診醫師集體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