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寫滿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的字裡行間

2022屆畢業生大學生活既“特殊”也“幸運”。

“特殊”在於,過去四年或者三年的學習和生活裡,“我的大學疫情做主”,當面的交流變成了微信聊天,“面對面”變成了“鍵對鍵”,縮減的生活半徑、隔屏相見的線上課堂,尤其是“抗疫有我”,衆志成城,與新冠肺炎疫情進行頑強鬥爭,用積極的行動共同守護了校園安全底線,已成爲難忘的青春記憶。

“幸運”在於,這期間親歷和見證了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個璀璨榮光:改革開放40週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成功舉辦、中國共青團成立百年……感受着大國的底氣、發展的脈動時代的光榮。

由於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大學畢業典禮多是“現場+線上直播”同步的方式舉辦。因此,在作爲“Z世代”的“00後”一代即將走向時代舞臺之際,校長們的畢業典禮致辭裡更多了滿滿的祝福與期待、叮嚀與囑託,“家國情懷”成了高頻詞,“國之大者”成了熱度語。

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希望同學們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成爲可堪大任的時代新人。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寄語同學們面向未來,牢記“國之大者”,將個人追求與強國目標緊密結合,在服務人才強國、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等國家戰略中一展所長,到黨和國家需要的地方奉獻青春,以實際行動答好“中國之問”。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說,同學們要牢記“國之大者”,心繫“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當攻堅克難奮鬥者紮根人民、奉獻國家。東南大學校長黃如期望畢業生永葆“清澈的愛,只爲中國”的初心,做到家國在心中,使命擔肩上,將個人事業與國家事業緊密相連,以大格局、大胸懷修煉大作爲,讓人生行得更穩、立得更牢,在強國路上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時代向前,青年向上。諸多校長的肺腑之言和諄諄教誨,“家國情懷”和“國之大者”的耳提面命,讓現場或雲端的畢業生心潮起伏,心懷激盪,心生力量。回首過往的大學時光,所有人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形成了支持疫情常態化防控的行動自覺,親歷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在線教育教學革命,經受住了非常時期線上學習、考試、答辯的種種挑戰。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2022屆畢業生見證的非凡榮耀和經歷的種種磨難,都將成爲個人生命中最美的禮物,它賦予了自己“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家國情懷,鍛造了自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衝勁韌勁鑄就了自己意志堅定、不懼困難、頑強拼搏、堅韌勇毅的優秀品格

“家國情懷”,從來不是一個凌空蹈虛的概念,從來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而是個人與國家休慼與共的格局和氣質。

過去,“家國情懷”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志向;是岳飛怒髮衝冠、收拾舊山河的豪邁;是“去留肝膽兩崑崙”“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擔當;是“敢教日月換新天”“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慷慨。

今天,“家國情懷”是祖國萬里邊境線上的挺身而出;是疫情來襲時白衣執甲英雄的逆行征途和千萬人衆志成城的守望相助;是成功打贏脫貧攻堅戰喜訊傳來的鼓與呼;是實驗室裡沉潛卡脖子”的興奮與孤獨;是市場大潮中“不被大風吹倒”的堅守與執着。如果說,情懷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和一種生命的溫度,“家國”是奮發進取的方向座標和攻堅克難的信心所繫,那麼,“家國情懷”既是豪情更是擔當,對青年人而言,厚重而真切。

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帶着母校的千般祝福,帶着校長的殷切囑託,相信2022屆畢業生一定能站在時代的前列,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並重,在時空座標中透視世界之變和歷史之變大勢,厚植家國情懷,錨定人生定位,將“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懷揣智慧和堅韌,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強國復興好成績,書寫勇毅前行的人生答卷。

(作者系山東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