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戶戶種上“金果果”(傾聽・算算脫貧賬)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製圖蔡華偉

核心閱讀

曾經產煤炭,現在賣芒果轉型發展,這筆賬划算嗎?實踐給出了答案。雲南麗江華坪龍井村抓住縣裡淘汰落後產能的機遇,90%的貧困戶都發展了芒果種植業。去年全村芒果種植面積達1.5萬畝,人均純收入1.6萬元,實現脫貧。

金沙江沿岸起伏的山巒深處,一條河流穿村而過,雲南麗江華坪縣的龍井村臨河而建。賣完了今年的芒果,村民們都在忙着修剪芒果樹。“搞了提質增效後,我們村的芒果產量比去年高了一倍,村民們都幹勁十足!”龍井村黨支部書記李向陽說。

依託金沙江畔豐富的光熱水資源,近年來,龍井村大力發展芒果產業。2019年,龍井村全村的芒果種植面積達1.5萬畝,人均純收入1.6萬元,正式脫貧出列。截至今年10月,龍井村已經實現了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無霜期300天以上,種植芒果有優勢

過去,整個華坪縣都以煤炭工業爲主,煤炭業產值一度佔到縣裡工業總產值的七成。龍井村的村民大部分靠去礦上打工維持生活

然而,華坪是雲南省最大的優質晚熟芒果主產區。爲了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綠色轉型,華坪縣開始積極打造“金沙江百里芒果走廊”。而位於“走廊”核心區域的龍井村,把芒果變成了村裡脫貧致富的“金果果”。

龍井村海拔最高處有1980米,海拔最低的龍井河入江口1050米,相對高差900多米,年均氣溫21.9攝氏度。“村裡的無霜期能達到300天以上,爲我們發展立體農業種植提供了優勢條件。”李向陽說。

風味濃郁、優質晚熟、綠色有機,我們村的芒果不愁賣。”龍井村9組村民李元貴說。2014年,李元貴被識別爲建檔立卡貧困戶。看着別人家種植芒果紅紅火火,李元貴也學着種了起來。在村裡的幫扶下,李元貴種了30多畝芒果,現在一年僅芒果就能收入10多萬元。

李向陽介紹,村裡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種植了芒果,全村236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1戶,在駐村扶貧工作隊村幹部的引導下,村裡90%的貧困戶都種上了芒果。

幫扶貧困戶,建立產業互助金

轉型發展新產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開始,缺資金、缺技術成爲制約龍井村產業發展的瓶頸。爲了補齊短板,龍井村一方面建立村級產業互助金,另一方面開展芒果種植技術培訓,不斷夯實產業基礎。

龍井村10組村民陳清明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經濟十分困難。2017年,陳清明向村裡申請了5000元產業互助金,也開始了芒果種植。從2015年開始,村裡通過整合民族團結示範創建項目資金,設立專門的產業扶持資金,用於向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無息借款,幫助他們發展產業。“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根據需要提交申請,每戶5000―7000元不等,具體額度根據貧困戶的種植規模確定。”駐村工作隊隊長樑傑說,“這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缺少資金的問題。”

有了啓動資金,只是產業發展的第一步。

貧困戶丁順福從2015年開始種植芒果,但因爲缺少種植技術,幾畝芒果掛果失敗,幾乎沒有收益。爲了解決這一難題,龍井村開展農業技術培訓,促進芒果種植提質增效。

每年,龍井村至少舉辦兩次技術培訓,一次50―60人,主要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這些村民缺技術、缺經驗,如果僅僅只靠傳統的種植模式和管理思維,效益就會大打折扣。”樑傑說,“現在我們推廣綠色有機種植,產品品質更好,也更受歡迎。”

經過技術培訓後的丁順福,芒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的三四畝,發展到現在的30多畝。

改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後勁

從村莊山腳下往上看,一條嶄新的硬化公路直接通往雲盤山,那裡有龍井村的三個村民小組

李元貴的家就在這裡,“過去這段路是土路,一到雨天基本就沒法走了。芒果收穫的時候,遇上雨季,交通一中斷,農產品很難運出去。”

芒果運不出去,收購的車子又進不來,李元貴和村裡的果農只能騎着摩托車或者用馬匹運輸芒果。“路況不好,一路顛簸下來,芒果品相也受到了影響,辛辛苦苦一趟,也賣不上什麼好價錢。”李元貴說。

在各方的爭取和幫扶下,近年來,龍井村的通村公路得到建設與完善。全長10餘公里的雲盤山公路硬化完成,於2018年11月通車。龍井村的硬化道路全部通到了村小組,通到了家家戶戶門口。

雲盤山公路硬化,村裡有80多戶300多人直接受益。交通條件改善,村民出行方便了,進村收購芒果的果商也多了。“陰天雨天都不怕,什麼時候都有老闆來收。”李元貴說。

儘管靠着金沙江邊,村子的產業種植卻十分缺水。爲了保障村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去年村裡投入500多萬元建設芒果提灌項目,後續的太陽能提灌項目也在籌備當中。一個個提灌站建起來了,一個個蓄水池保障了每一塊芒果地用水。

李向陽介紹,村裡投資建設了一個村級芒果交易場地,投入近100萬元修建冷庫和改進產品包裝,收購商由村裡合作社直接對接。不僅如此,龍井村的網絡寬帶也已經覆蓋到半數以上的村民小組,“下一步龍井村還要接入電商,讓我們村的芒果賣得更遠。”李向陽說。